-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旅游资源学作业资料
靖西县木偶戏及其旅游开发探讨;一、靖西县木偶戏概况
(一)木偶戏的由来
(二)木偶戏演出设备
(三)木偶戏演出仪式
(四)木偶戏发展现状
二、靖西县木偶戏的保护及其旅游开发对策
( 一) 与时俱进, 促进创新
( 二) 抓好传承工作
( 三) 与旅游相结合;(一)木偶戏的由来
关于剧种的起源,靖西木偶艺人有三种看法:一说宋代末年,靖西几个秀才外出考试,看了外地人演的戏,觉得很好,回来后就讨论成立戏团,刻木作人,以代替演员,创造唱腔、服装等而成木偶戏(又叫木头戏、傀儡戏)。二说,木偶戏的祖师是靖西旧州一个姓梁的壮族人,他装扮成汉人到桂林去考试,不幸被主考查出,以壮人不能参加考试为由治了罪。回来后,他愤而把自己的遭遇编成词,用末伦调演唱,很受群众欢迎。之后,他联想到在桂林时演员用官话唱的戏很吸引人。于是萌生演戏给家乡人看的念头。他用木头来代替人,效仿京剧做成各种人物形象,给它们穿上服饰,仍用本地人听得懂的末伦调来演唱,木偶戏就此产生了。三说南宋末年,文天祥的部将张天宗率师到靖西(时称归顺州),军中常演木偶戏,后来逐渐传播到民间。壮族人民加以改造创作,成为本民族的木偶戏,成为南路壮戏之祖。当地木偶艺人说,这种说法比较可信。因为关于驻军的事,史书有记载。 ;(二)木偶戏人物造型和演出设备
靖西木偶戏的脸谱用银木或柚木精心雕塑而成,后用褐石作脸的肉色,根据人物的特征和要求,用墨汁描绘五官。人物有“文武”、“小生”、“青衣”、“花旦”、“闰门旦”、“刀马旦”、“须生”、“红脸”、“花脸”、“丑生”等,脸谱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忠奸分明,男女老少各有特征。在服装方面,文生多穿白穿花,但没有龙凤彩画图案。武将戴盔披甲。一般角色则着与本民族相似的一般服装。正面人物穿较华丽的衣服,反面人物则穿旧的衣服,并且戴皮帽。 ;音乐曲调有平板调、彩花调、喜调、哭调、平高调、叹调、诗调等,有时可穿插巫伦调、下甲山歌等;伴奏乐器主要靠俄依(马骨胡或清胡),俄五(土胡哐厚胡),小三弦、秦琴、唢呐及木叶等,打击乐器有锣、钗、鼓等。其唱词语言用壮族民间诗韵格律。语言为壮语,兼有汉语。;提线木偶戏演出;提线木偶戏演出;(三)木偶戏演出仪式
靖西县木偶戏不仅是一种民间艺术,还被赋予迷信色彩。在乡村节日以及祭典仪式的演出中,偶人成为人和神之间沟通的中介。在乡村节日以及祭典仪式中,木偶戏的演出仪式主要有:禳解仪式、祭土地庙仪式和送偶人服饰仪式。
1、禳解仪式
有些地方的村民认为,通过木偶戏师傅及当地道公的禳灾解祸仪式,整个村庄可以逢凶化吉。
;2、祭土地庙仪式
祭祀土地神的仪式主要体现在请神、娱神和送神三个主要环节。
请神:请神是木偶戏演出的第一程序。目的是为了取悦神灵,与神灵建立良好的关系。
娱神:木偶师傅布置演出舞台,然后用1只鸡、1块猪肉和1壶酒拜祭戏台,随后用1个木偶表演,演完后鸣炮,以示土地神已看戏,观众可以前来观赏戏了。
送神:在结束演出的当天晚上,该屯要进行“扫场”仪式,请道公作法祭祀土地神,意在清扫木偶戏演出期间因演战争剧目留下的“血腥”场面。法事结束,在天亮之前把戏台拆掉,然后全屯每户派一代表在土地庙里聚餐,庆贺演出完满落幕。;3、送偶人服饰仪式
在演出结束的当晚,木偶师傅会对收到的每件服饰进行编号,记下赠送者的姓名,给木偶穿上,在谢幕时以唱的方式答谢赠物人。送服饰的主要是妇女,且多是结婚后还没有生小孩的妇女,是给木偶送自己逢的衣物,主要是祈盼爱情婚姻美满,早生贵子。
;(四)木偶戏发展现状
靖西县提线木偶戏 被誉为“南国民间艺术奇葩”。文革前和20 世纪80 年代, 提线木偶戏在靖西城乡曾风行一时。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靖西提线木偶戏却日渐衰落, 演出的剧团越来越少, 从业的艺人也不断老化、减少, 成为一门濒危民间艺术。;三、靖西县木偶戏的保护及其旅游开发对策
对靖西壮族提线木偶戏的保护和开发, 可以从以下这几个方面着手:
( 一) 与时俱进, 促进创新
如:打破过去只有古代小说和民间传说、故事的题材, 发动专业创作人员, 创作具有当代元素的剧作, 适合儿童欣赏的剧作, 以当前人们的欣赏品位对剧作的创作进行指导。利用先进的传媒技术, 如在电视台、互联网站上演播,扩大影响, 培养更多的观众群体, 让更多的人们了解木偶戏、欣赏木偶戏。;( 二) 抓好传承工作
如:在社会招收有志于此的、有一定基础的青少年进行专门培养, 改变其在民间自生自灭的生命状态, 培养出专业的或半专业的木偶戏艺人, 解决木偶戏艺人人才短缺、断层的问题。还可以举办木偶艺术节, 进行木偶戏表演、木偶道具、服装制作比赛。;( 三) 与旅游相结合
靖西提线木偶戏生存还可以依托当地的旅游资源,靖西应充分利用本地优越的旅游资源,将提线木偶戏与旅游业相结合, 挖掘其潜在的经济价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