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人物赏析.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国演义》人物赏析——参考资料 标签: HYPERLINK /%C8%CB%CE%EF%C9%CD%CE%F6/ \t _blank 人物赏析? 分类: HYPERLINK /entry/3720074/ 名著导读材料 2007-11-28 11:34 一、知人善任之高明演员——刘备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假如刘备生在太平盛世,估计他会继续先人衰败的轨迹,一生以织履为计,穷困潦倒。刘皇叔可谓生不逢时又生逢其时,说其生不逢时是由于其先辈官越做越小,到他只是一介平民,无怪乎面对着张翼德只能长吁短叹,空有一身抱负无处施展,说其生逢其时是由于东汉王朝日渐式微,先是宦官作乱,后是奸贼当道,才让“织履小儿”摇身一变为“刘皇叔”。   善于捕捉和把握机会,知人善任,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是其最终成就三分天下,雄居西蜀的重要原因。“卧龙、凤雏得一者,可安天下”,一定程度上是曹操成全了刘备,正因为“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徐庶回马荐诸葛,才有了刘备的“三顾茅庐”。各路诸侯,知道“卧龙、凤雏”者应该不在少数,可是只有刘备会有“三顾茅庐”之举,尽管存在着“病急乱投医”之嫌,仍充分说明这位玄德公是非常善于捕捉和把握机会的。这从另一个方面还反映出刘备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正是徐庶投靠刘备后打的几场胜仗,让其意识到出色的谋士的重要性,才会让其不顾结拜兄弟的满腹牢骚而三顾茅庐,请孔明出山了。   刘备文不过孔明,武不过关羽、张飞、赵云等“五虎上将”,可是他能将其牢牢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这和他知人善任,善于笼络人心,深谙领导之术是有很大关系的。因为知道“得人心者得天下”,才会带着百姓逃亡;因为知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才会出其名言“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甚至庞统之死于落凤坡,和刘备的笼人之术都有很大的干系,一匹“骑则妨主”的的卢白宝马,刘备骑则马越檀溪,庞统骑则招来弓箭无数,惨死于落凤坡下,临死仍不忘主公赠马之恩,提携之重。   刘备之知人善任还有一例可为佐证,那就是临死托孤于诸葛亮时,对马谡的“名不符其实”的评价,足见其眼光之独到。智力远在其上的孔明,在马谡失街亭后,后悔不迭 “未听先主之言,招此大败”。   之所以说刘备是位高明的演员,至少有四个场景可为其证:一是桃园结义前在张飞宅院中的一番哭诉,在最关键的时候亮出其皇族后裔的身份,致使张飞变卖所有家当招兵买马和关羽一道追随其东征西战,成其霸业;二是与曹操煮酒论英雄时,当曹操道出“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时,将筷子惊落于地,而故意在曹操面前示弱,以惧雷电掩饰而过;三是赵云万军中将阿斗救回,刘备将其掷于被迫随之下跪的赵云手中,“险使我损一大将也!”,大大抚慰了部下之心,其力道之精妙,演技之高超,不得不让人佩服;四是鲁肃讨荆洲时,装聋作哑,哭哭啼啼,与诸葛亮共同上演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双簧戏。 二、一代“奸”雄,一生疑神疑鬼——曹操   “说曹操,曹操到”,这句话之所以是曹操,而非其它人名,个中端倪,不言自明。特定的时期产生特定的历史人物,将奸雄的帽子扣在曹操头上,对他来说未免有点冤屈,毕竟他对结束三国鼎立,长期战乱,最后一统江山还是颇有贡献的,但从《三国演义》作为一部经过艺术加工的历史题材小说来说,曹操不做奸雄,谁做奸雄?   曹操和董卓掌控朝权的方式大同小异,就是利用天子的弱势,而不改变天子的地位,朝中大臣则“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而两个人最终的结果却大相径庭,前者“挟天子以令诸侯”,后者“挟天子以怒诸侯”,前者大权独揽,后者死无完尸。造成如此巨大的反差,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在收服人心上,后者与前者比,手段之技巧差之千里。同样是铁腕,前者只对大臣,不对百姓;后者对百姓也烧杀劫掠,招致朝野上下,讨伐声声。   “得人心者得天下”,大凡走上国家领导人岗位的人大都深谙此道。曹操能走到当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的地步,何况这“一人”还是空架子,和他广揽人心是分不开的。曹操几次被杀得丢盔卸甲,被逼于绝境而总是能奇迹般生还,得益于他手下有众多死死追随的武将和谋士,连诸葛亮都算定天不亡曹操,将顺水人情送与关羽,在华容小道放跑曹操一干人等。   中原乃兵家必争之地,夺取中原非等闲之辈所能为之,曹操斩吕布,是吕布有勇无谋,以少胜多取胜袁绍则是因为曹操决断能力高于袁绍。曹操非常善于听取和采纳帐下谋士的意见,在意见不一时,自己能做出正确的决断,因而每次身处险境时,总有谋士能献上良策,逢凶化吉。而袁绍则不然,优柔寡断,良莠不分。因此,中原姓曹而非袁,就在情理之中了。   曹操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爱惜人才。因为这点,关羽才会不顾自己立下的军令状,放其一条生路,间接救了自己的命,因为这点,赵云才能在万军中救回阿斗,否则两人早已万箭穿心,直接救了刘阿斗的命。不过也有例外,那就是主簿杨修,一个能洞察曹操心思的人,可惜太过张狂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