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北工业大学 2012—2013 学年第二学期
大学语文选修课结业论文
学号 班级 姓名
请将中国四大悲剧神话编成现代故事或评书
答:
中国四大神话故事——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共工触山、女娲补天评书
古希腊悲剧历来是悲剧中的典范。 同古希腊悲剧不同, 中国古典悲剧有着自己独有的性
格与特色。 对于中国悲剧的讨论, 我们的焦点不应再集中于中国究竟有没有悲剧, 而是应着
重探讨中国有着怎样的悲剧。 中国的悲剧以中国传统伦理美学为基调运用整体性的思维方式,
呈现出表层次的喜感与深层次的悲感相结合的悲剧创作形式。
中国古典的悲剧创作乃至整个的文学创作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传统伦理美学这一规范, 使
得其创作凸显出形式上的协调, 审美心理上的统一。 中国的古典悲剧是很注重表现伦理冲突
的。它很少像西方的悲剧一样, 在矛盾冲突中表现出很强的理性或生活的逻辑。由此, 中国
的悲剧便多以大团圆结局来展示 “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 这一历史的必然趋势。作者的创作
实质是抱着严肃认真的态度表现出劳苦大众的意愿, 即反映客观现实及概括在现实生活中酝
酿的理想愿望, 以鼓舞来世者。 这样便很完整的将表现生活历史的必然趋势同我们民族传统
的审美理想结合了起来。所谓“天人合一” 。既然追求一种“合一”的观念,再尖锐的矛盾
冲突都会在肉体的灰飞烟灭后, 融合于天地的运作中。升仙也好, 化蝶也罢, 这是人生的追
求,亦是表现人生的悲剧的追求。
中国从来不乏悲剧,也从来具有悲剧精神。从最早的神话开始,精卫填海、夸父逐日、
刑天舞干戚等等, 展示着古老的中华民族无尽的抗争精神和从未屈服倔强品质。 即便这种抗
争是毫无结果的。同古希腊悲剧相比,如《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俄狄蒲斯王》等具有同样
震撼人心的力量。 他们用生命去争取自己的胜利, 这就是悲剧。 悲剧所呈现出来的灾难与毁
灭来自于外部环境对人施加的巨大压力, 但悲剧的快感。 恰恰也来自于在这种力压下人对自
我意识的感知升华与超越。悲剧就应是乐观的。
赏析《诗经》所学课文。如《蒹葭》 《黍离》《燕燕》《汉广》。
答:
《蒹葭》赏析
《蒹葭》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抒情诗。 它抒写的是怀人之情, 表达了诗人某种执着的追求。
在艺术上它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堪称《诗经》中的佳作。至于其追求的“所谓伊人” ,
有人认为是“知周礼之贤人” ,有人认为是朋友,有人认为是恋人,我则更多的倾向于后一
种说法。
全诗分三节, 都是围绕同一中心, 抒写作者对恋人的一种执着的思念和追求。 这一执着
的精神一直贯穿全诗的始终,在诗中有淋漓尽致的表露。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开首两句先交待了时间和环境。从这两句我们可以看出:这
是一个深秋的清晨, 茂密浓郁的芦苇正呈现出苍青的颜色, 而晶莹闪亮的露珠已凝结成一层
薄薄的霜花。这两句以眼前所见的景色起兴, 既点明了时节、 环境,营造了一种萧凉凄清的
氛围,又衬托出诗人当时的惆怅心情,言简意赅而内蕴深远。在这样一个萧凉凄清的早晨,
却有一个人沿着芦苇岸边踯躅而行,他在追寻什么呢?“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原来他所
追寻的正是自己日夜思念的恋人! 他透过茂密的芦苇丛, 久久地凝视着河的对岸, 那也许就
是他心上人所在的地方吧, 然而漫漫的大河尽是茫茫的一片, 他思念的人儿却遥不可及。 “在
水一方”,喻所在之远,同时也表明诗人确信心上人的存在,虽然前景渺茫,但他始终抱着
坚定的信念,执着地去追求。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这里是说,
诗人思念心切, 心急如焚,为着寻找一条通往彼岸会见伊人的道路而上下求索。 逆流而上吧,
路途是那样的崎岖艰险、 漫长曲折; 顺流而下吧, 眼前却依然是一片水波茫茫,伊人可望而
不可即。诗人带着烦乱不安的心情一味的痴想,尽管他还站在岸边,但他却早就情迷意乱,
心神摇曳起来。 神思恍惚间, 他似乎看见他的心上人正站在大河中央那被水环抱的小岛上向
他遥遥招手。 “宛在水中央” ,这里一个“宛”字用得极其逼真生动、精妙传神。它把诗人那
种因思念而显得如痴如醉的神态刻画得活灵活现, “伊人”的形象随之也犹如近在眼前。
诗篇采用了回环、反复的写法, 第二、三节的内容与首节基本相同,只是更换了个别的
词语, 避免了诗的呆板和累赘, 加强了节奏和韵律,使得全诗主旨更加明确,情感表达更为
强烈,读来缠绵悱恻,启人深思。
这首诗先以写景起兴, 通过写蒹葭、 白露两种最能渲染深秋悲凉气氛的自然景物, 造成
一种缥缈空灵的抒情意境,从而衬托出诗人凄清、惆怅、寂寥的心境。这种以景托情,移情
于景的表现手法, 不仅起到了深化诗意的作用, 而且也增加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使全诗达到
了情景交融的最高艺术境界。
整首诗笔调含蓄委婉, 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 诗中所述的秋水伊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