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论文:规范数学课堂的问答行为.doc

小学数学论文:规范数学课堂的问答行为.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规范数学课堂的问答行为 [内容摘要] 冷眼观察我们的课堂现场,小细节里蕴藏大问题。规范的课堂问答行为,就像一股强大的课堂动力,激发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凭借着这种力,我们的课堂就能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独立存在的价值,感受到精神相遇的愉悦,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 [关键词] 质疑 提问 理答 师生交流 课堂规范 帆船出海,风筝上天,无不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而一堂数学课的成功,也需要借力。那就是规范的课堂问答行为。教师通过“提问——回答——反馈”环节,有效地帮助学生回忆旧知,掌握新知,培养能力,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矫正补救,从而使课堂教学在师生和谐共鸣中有序推进。课堂问答包括发问、候答、叫答、理答四个环节。课堂问答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学手段,也是师生交流的普遍形式。规范的课堂问答行为,有利于数学学习的有效组织,有利于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但是,根据课堂现场观察,我们的课堂行为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地方,串问串讲的现象也还存在。所以我们有必要提一提端正师生的问答理念,规范课堂问答,使课堂教学的改革得以深入。 冷眼看教学现象:小细节大问题 纵观我们的数学课堂,不规范的问答行为就像是货郎担上的货物——五花八门。 1.“满堂问”取代了“满堂灌”。 在我们学校搞的一次校级比赛课中,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在短短的35分钟时间里,向学生提了50多个大大小小的问题,抽了78人次的学生回答。这类课在各种观摩活动中还有一定的市场,它片面追求课堂气氛,设计大量问题,搞地毯式轰炸,表面上看课堂师生问答此起彼伏,热热闹闹,气氛活跃,但实际效果并不好。因为问题多,题意简单答案固定,问答速度快,教师频繁发问,学生应声作答,几乎没有思考时间,其探究问题的意识、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和培养。这种超高频次的问答行为足以给我们敲响警钟——新形式的“满堂灌”在借尸还魂,以“满堂问”的脸蛋悄然出现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有资料显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行为在学生课堂言语交往行为总次数中约占95%,而学生提出异议及其它类型行为的比重仅占5%。这说明在课堂教学中,师生言语交往行为基本上是一个“听师由命”的非自主过程。 2.叫答随意,方式单一 叫答行为是指(老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叫谁答问的行为。目前主要采用学生先举手,老师指定学生回答的叫答方式。这种叫答方式,存在的隐性问题很明显: (1)随意性大。问题提出来了,叫谁答——一切凭老师的心情决定。张三李四王五,老师看哪一个顺眼(或不顺眼)就叫谁来回答一下。一堂课上下来,优等生叫答几次,中等生叫答几个,学困生发言几次,这些问题,只有天知道。 (2)机会不均等。作为一种习惯性的叫答方式,课堂教学往往会围绕少数基础好的学生转,基础差的学生常常成为课堂教学的陪衬角色,挫伤了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一节观摩课堂上,一位数学教师在她的叫答中,40多名学生的班级里,有两位同学的发言频次居然高达33次之多,相当于全部问答行为的二分之一,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人为地产生了教学活动的弱势群体,使大量的学生处于课堂失语状态,无形中消怠了学习的积极性。 (3)实效性不高。因为,老师基本只提问举手学生,而未举手者回答频次几乎为0。这样做将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暴露不够,个体差异未被充分关注。 3.理答行为不尽人意。 就目前的课堂教学而言,理答行为几乎成了老师的专利,老师对学生答问行为大多是“一锤定音”。 (1)陈辞单一。新课程实施后,为了突显对学生思维的尊重,一夜之间,教师们对学生的理答语言也都以褒奖为主了:“好!” “很好!”“你真棒!” “不错!” “你的理解很独特”……一顶顶美丽的高帽子满天飞,不管合不合适,都先扣上再说,而好在哪里,却没有实质性的评价。 (2)只重结果。如果学生回答错误,老师就说“是这样吗?”“错了,谁愿意帮助他。”甚至还会说“你先站着,谁来替他正确回答?”然后,请另一名同学正确回答后,再说“你听清楚了吗?坐下。”既不关心他哪里不懂,也不关心他为什么不懂,只要有人能说对答案就好了。 (3)缺乏提升。除了少数教师会将学生的理答转化为精彩的思维提升外,大部分教师很少出现高质量的提升性理答语言,也很少听到生成性的转问、有发展性探讨的追问。导致我们的教学陷入肤浅的平面理解,而缺乏深层次的挖掘领悟。 4.师问生答仍是主流 目前的课堂教学中,除了叫答的对象是老师指定外,回答问题的时间、范围、深度也一般都由老师控制,绝大多数的问答都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问一答,而且基本上都是老师问,学生答,两者很少有角色转换的时候,生生之间的问答更是难得见到。 以上的种种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