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引航幻灯片.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内 河 引 航;第一章 内河航道;第一节 河流基本知识;一、河流的基本组成; 1.谷底:河谷的最下部分。 2.冲积层:淤积在谷底上的泥沙、砾石、卵石、石块等。 3.河床:河床的经常或被水流淹没的部分。 4.河槽:河床中经常或正被水流淹没的部分。 5.河漫滩:冲积极层的一部分,因泥沙等淤积在近岸边而形成,洪水时被淹没,而中枯时则露出水面以上。 6.谷坡:河漫滩以上两侧较高的陆地部分。 7.阶地:分布在谷坡上,排列较平坦,呈阶梯状的地形。是由河流下蚀和侧蚀作用形成的。 河水是地表水在重力作用下沿河谷流动的水流。正是由于河水的存在使得水上运输才有可能。;二、河流的分类与分段; 2、平原河流 平原河流流经地热平坦、土质疏松的平原地区。其特点为具有度广的河漫滩,河床多为卵石挟沙、粗沙、中沙、细沙以至粘土。大流与河河床的相互作用下,河流往往在广阔的河漫滩上左右摆动。因而平原河流航道多变,不稳定。 平原河流由于集水面积大,汇流时间长。洪水期一般没有猛涨猛落的现象,持续时间也相对较长,水位变化幅度亦不大。 3、山区河流与平原河流特点比较 平原河流相对于山区河流而言流速水,水位变幅小,水流平顺,流态平缓,航道尺度较大。但航道不稳定,时有浅滩碍航,属宽浅型的河段。总的来说航行条件比山区河流要好。常将河流划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五个段。同一河流,不同的部门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有不同的划分结果,但一般来说,都有共同的特点。; 1.河源:河流的发源地 2.上游:地处山区峡谷地带,具有山区河流的基本 特征。 3.中游:位于上游和下游之是,一般流经丘陵地区,因而同时具有山区河流与平原河流的某些特征。 4.下游:地处平原地区,具有平原河流的基本特征。 5.河口段:河流流入海洋、湖泊、水库、沼泽、沙漠或另一河流的出口处。 ( 注:上述河流的分类与分段方法,对于较小的河流不完全适合。);三、河道特征;第二节 航道尺度和航道等级;一、内河航道尺度; 设计时,需根据我国各河流实际航行经验,综合考虑下述因素,进行分析确定。 1)船舶航行时,因船体下沉需增加的水深。 在理论上已有不少半经验公式,其中以霍密尔公式较为简便: 式中:△Tcp——平均吃水增量,即船舶动吃水量(m); h——航道水深(m); V——船舶对水速度(m/s); T——船舶吃水(m); M——与船型(L/b)有关的系数见表1-1。 表1-1 吃水增量系数m数 ; 2)为保证推进器的安全而需增加的水深。 3)为保证舵效应,以达到操纵灵活安全而应增加 的水深。 4)防止船舶因波浪或其它原因偶然触及河底需 增加的水深。增加的水深用△h1表示。 5)顶推船编队后的吃水增值△h2。 综上所述,船舶所需剩余水深为: △h= △TCP+ △h1+ △h2 当前,长江航道局对长江干线主要航区的航道标准深 度规定为: 川江 2.9m 中游 2.9m 下游 南京以下4.0 m 南京以上10.5 m;2.航道标准宽度(B) 航道标准宽度是指在设计最低通航水位时具有航道标准水深的航道宽度。也就是整个通航期内航道中应保证的最小宽度。航道标准宽度是制定,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船舶(队)的尺度、航(队)型、船性;航道形态、水流流态、气象情况等。 内河航道中,若不考虑风流等外界因素对船舶,只考虑船舶到航道边界的安全距离d,船与船之间的安全距离c,则有: 单线航道:B单=Lsinβ +bcosβ +2d 双线航道:B双=L1sinβ1+b1cosβ2+ L2sinβ2+b2cosβ2+2d+c 在具体航道中,一般以该航道计划通航的最大船队尺度为计算标准。为更安全取见,取cosβ=1,一般规定 c=1/2(b+ Lsinβ); d=1/4(b+ Lsinβ);则上述航道标准宽度计算公式可改写为: 单线航道B单=1.5(b+Lsinβ); 双线航道B双=3(b+Lsinβ)。;图1-3 航道标准宽度示意图;4.净空高度(D) 航道整治部门和桥梁工程部门一般把桥梁(电缆)下缘低点到设计最高通航水位面的垂直距离称为净高。常把过河建筑物下缘最低点至当地零水位面的垂直距离称为净空高度(D)。 不同水位期,建筑物下的实际通航高度是不同的。必须使船舶的

文档评论(0)

feixi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