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湖居听书》教学设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湖居听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2.欣赏对演唱艺术的形象化的描绘,品味形象、贴切、清新细腻的语言。   3.赏析白妞演唱之精妙,掌握作者描摹音乐的角度和方法。   4.感受传统说唱艺术的魅力,认识我国悠久的文化艺术传统。   教学重点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2.欣赏对演唱艺术的形象化的描绘,品味形象、贴切、清新细腻的语言。   教学难点   1.赏析白妞演唱之精妙,掌握作者描摹音乐的角度和方法。   2.感受传统说唱艺术的魅力,认识我国悠久的文化艺术传统。   教学方法   1.课前介绍相关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用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3.适当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掘教材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潜力, 使之感受到语文学习的无穷魅力。   4.细品语言,立足于字、词、句、段、章,培养训练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说书”这门传统艺术吗?说书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传统曲艺, 大约起源于宋代。一般指只说不唱的曲艺,如宋代的讲史、元代的平话,以及现 代的苏州评话、北方评书等。有时也作广义使用,兼指某些有说有唱的曲艺,如 弹词、蒙语说书等。说书一度十分火热,那它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呢?我们一起走进刘鹗的《明湖居听书》去看看吧。   二、预习与交流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读准下列生字。 鹗( ) 髫( ) 羯( ) 遽( ) 皓( ) 熨( ) 霍 ( )   (2)积累下列词语。 抑扬顿挫 入耳动心 不绝于耳 粗布衣裳 毫无分别 鸦雀无声 暗暗叫绝 千回百折 轰然雷动 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   2.作者简介。 刘鹗(1857—1909),字铁云,江苏人。刘鹗出身官宦之家,继承家学且天 资聪颖,但他无意于仕途,而热衷于治河、算学、医学等经世致用的学问,想要 干一番对国计民生有利的事业,还曾经写过我国第一部甲骨文研究著作《铁云藏 龟》。受当时社会思潮和西文科技的影响,他建议政府借外资修铁路、开煤矿,被时人斥为汉奸;八国联军侵华时,刘鹗不忍心看北京粮荒的惨状,从俄国人手里贱价买出大米卖给百姓,几年后因“私售仓粟罪”流放新疆,最后死在那片土地上。刘鹗是一位时代的先行者,也是一个失败的改革者,他的一生充满了矛盾, 这种矛盾和他对社会、时局、学术的很多看法,都在《老残游记》这部他晚年的著作中反映了出来。 3.《老残游记》简介。 《明湖居听书》选自刘鹗的小说《老残游记》第二回。《老残游记》共二十 回,署名洪都百炼生。小说中主人公老残是一个不愿做官的名士,他手摇串铃, 奔走江湖替人治病。作者借老残之游历,记叙其“言论见闻”,揭露了晚清吏治的黑暗,反映了在这种黑暗统治下,人民被涂炭的社会现实。暴露了当时丑恶的 政治现实,特别是比较真实地揭示了一些所谓“清官”实为“酷吏”的狰狞、可 鄙。鲁迅先生把这部作品与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曾朴的《孽海花》并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三、整体感知 (一)预习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台上、台下的反应来理清结构:   时间:次日九点钟以后   地点:明湖居   人物:老残、众多听众、艺人、歌女(黑妞、白妞)   事件:听书(唱书) 听书前: 台下:拥挤热闹(侧写烘托) 台上:空洞无人,设备简陋 十一点钟 台下:拥挤更加热闹 台上:仍空洞无人(先声夺人) 十二点半钟台上:男人(丑陋、弹曲、动心) 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 听书时: 台上:黑妞姑娘(十六七岁)——清脆宛转,百变不穷 台下:老残感觉——以为观止 两人对话:白妞更好(映衬对比) 台上:白妞姑娘(十八九岁) ——清秀动人、唱书妙绝 台下:鸦雀无声——暗暗叫绝——轰然雷动 听书后: 台下:少年盛赞白妞,众人交口称是   2.划分本文的段落层次。   【交流点拨】这篇文章是按照说书人出场先后的顺序来写的。   第一部分(第 1、2 段):介绍明湖居内台上、台下的情况,点明人们对听书 的喜爱。 第二部分(第 3—9 段):写明湖居说书的具体场景。   第一层(第 3—5 段):写琴师、黑妞的出场和演出效果,通过观众的议论为 白妞的出场做好铺垫。   第二层(第 6—9 段):正面写白妞说书,以及人们对她技艺的称赞。   (二)文本探究。 分析文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侧面描写:在白妞出场前写戏院盛况、琴师的演奏、黑妞的演唱、观众的议论,烘托白妞高超技艺。   1.戏院盛况。(1)说明济南

文档评论(0)

过河的卒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