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2012-2-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初中就学过孟子的文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其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已成为后世广泛引用的名言警句,在今天仍然有很强的生命力。这足以说明说明孟子的仁政思想不仅对当时,而且对后世影响极大。今天,我们一起再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寡人之于国也》(板书),进一步理解他的“仁政”思想。 二、关于作者: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被世人誉为“亚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相传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孟子年幼丧父,家庭贫困,是子思(孔子孙,名)的再传弟子。他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时开始周游列国,游说诸侯,宣扬“仁政”“王道”思想,结果不被采纳,于是回家著书,作《孟子》七篇。孟子继承了孔子“仁”和“天命”的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他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反对不义战争。他提出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成为封建时代士大夫入世出世的准则。他还歌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相比《论语》,它篇幅较长,内容更具体,描绘更细致。《孟子》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 三、课文探究: 指定一学生朗读第1段。 问1:梁惠王产生了怎样的疑惑? 明确:我治理国家比邻国尽心用力多了,但老百姓的数量并未增加。 问2:梁惠王所谓的“尽心”体现在哪里呢? 明确:梁惠王所谓的“尽心”体现在“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方面,简而言之,就是“移民移粟”。 学生齐读2—4段。 针对梁惠王的疑惑,孟子并未作正面的回答,而是以梁惠王的“好战”为契机,用设喻的方式巧妙地引导梁惠王钻入自己布设下的“陷阱”之中。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孟子巧妙的语言艺术。 问3:“五十步笑百步”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明确:同是战败逃跑,跑一百步与跑五十步,仅仅区别在形式上和数量上,两者在本质上没有任何的区别,因为两者都是逃兵。孟子的一句“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充分表明,这一寓言故事与上文的治理国家之间的相似性。 问4:孟子没有明确说出来的意思,你能把它补全吗?(注意:比较性、相似性) 明确:孟子的意思是:国家发生饥荒、粮食短缺的时候,“移民移粟”的做法也仅仅只是对老百姓的一种小恩小惠,这种做法与邻国国君的处理方式可能也就是形式和数量上的区别,两者在本质上其实并无区别,而要想真正使民加多,你只有在本质上去改变为政措施。 一、二组齐读第5段,三、四组齐读第6段。 问5:第5段中孟子未梁惠王提出了哪些为政措施呢? 明确:具体来说有三点:1、不违农时;2、数罟不入洿池;3、斧斤以时入山林。 问6:当国君的做到了这三点,老百姓又会有怎样的收益呢? 明确:“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老百姓就会“养生丧死无憾”,即使发生饥荒也可以应付自如,无须去“移民移粟”,搞那种被动应付自然灾害的小恩小惠了。 问7:采取了这些措施是否就能四方之民来归,称王天下了呢? 明确:不是。因为这只是“王道之始”,即实施仁政、称王天下的一个开端,有了这一些还远远不够。 问8:孟子又提出了哪些具体为政措施呢? 明确:具体来说就是四点:1、种桑养蚕;2、喂猪养狗;3、耕田种地;4、宣讲孝悌。前三点属于“养民”举措,后一点属于“教民”举措。认真地做到了这几点,老百姓就会衣食无忧、尊老敬长。这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丰收的美好社会图景,哪一个老百姓不向往,哪一个老百姓不愿意追随归附有这种治世之才的国君呢?想不称王都难啊!而“称王天下”就是梁惠王的心中所想,不然他为什么希望自己的百姓多于邻国呢?又为什么那么“好战”呢?梁惠王对此不动心、不被说服才怪呢!如果说第5段讲“王道之始”,第6段就是讲“王道之成”了。 学生齐读第7段。 问9:从第7段来看,梁惠王治国是否真的尽心尽力了呢? 明确:没有。因为现实情景是:诸侯贵族之家猪狗吃粮食却不约束,路途上有因饥饿而死的人却未能开仓济民,君王对此不作为,却一味推卸责任,归咎年成不好。君王的这种做法,打个形象的比喻就是:用刀刺死了人,这不是我的原因,要怪只怪刀子太快了。这岂不荒谬可笑? 本文的突出特点: 1、善于掌握说话对象的心理加以诱导启发,故意布设陷阱让对方去钻,最后自然地信服接受自己的观点。 2、多种修辞手法并用,增强艺术感染力。“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明白晓畅,喻意深刻。排偶句式的运用,既深化了感情,又增强了气势,读来也朗朗上口,韵律美十足。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