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全输血新进展及新技术介绍李志广 输血风险 1.血液中的白细胞输注可引起受血者产生免疫应答,发生非溶血性发热反应(NFHTR)、HLA同种免疫、血小板输注无效、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 2.主要由白细胞携带的,经输血传播的有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爱滋病毒、以及HTLV、CMV、细小病毒B19、HDV等。 解决输血安全性 采用去白细胞滤器滤除血液及血液成分中的白细胞,防止因白细胞输注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对提高输血疗效、减少输血不良反应、节约血液资源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于滤除了白细胞,由白细胞携带的病毒也同时被滤除,是目前实现安全输血一条有效途径。 对血液制品进行病毒灭活,防止因病毒检测“窗口期”等技术原因导致输血传播的病毒性疾病。血浆病毒灭活技术的临床应用为实现“输血零风险”跨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 TA-GVHD的预防, 血液辐照。 第一部分去白细胞血液成分与去白细胞滤器的临床应用 血液成分中的白细胞数 血液成分中的白细胞数 与白细胞相关的输血副反应 输血不良反应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NHFTR) HLA同种免疫(血小板输注无效) 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输血传染疾病 CMV、HTLV、 HBV,HCV,HIV,EBV病毒 细菌性反应 免疫抑制(免疫介导) 癌症复发、术后感染 激活潜伏病毒 其它输血反应 再灌注损伤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 输血不良反应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NHFTR) 发病率: 红细胞悬液 1.6~6% 浓缩血小板 27~63% 多次输血患者 30~70% 反应症状:病人体温上升1℃,伴寒战、肌疼;呼吸困难、肺、肾损伤、大出血、骨髓增生不良等 不良后果: 病人不适感;延缓输血疗效、治疗效果和增加输血费用 发病原因:产生抗献血者白细胞HLA抗体,高效价白细胞凝聚素(IL-1、IL-6、TNF) HLA同种免疫(血小板输注无效) 发病率: 红细胞输注 0~44% 血小板输注 8~50% 多次输血的病人 30~70% 反应症状:病人体温上升,血小板输注无效 不良后果:HLA相配合的血小板输注,增加血小板输注的费用,病床周转率降低 发生病因:受血者妊娠或多次输血,引起异体免疫和致敏,产生血小板所具有抗原的相应抗体,当再输入具有相应抗原的血小板HLA不配合白细胞携带的抗HLA一类抗原可引起HLA同种免疫尽管血小板不会引起HLA同种免疫,但会被HLA抗体破坏输注含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引起HLA同种免疫,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 移植物抗宿主病(输血后GVHD) 临床症状: 发热、皮疹、腹泻、脏器衰竭 发病率: 0.1%~1% 不良后果: 几乎100%的死亡率 产生机理: 受血者先天性继发性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受损时 输入含免疫活性淋巴细胞的血液成分 或没有能力排斥献血者的淋巴细胞 导致输入的T淋巴细胞植入成功 并在体内增殖 GVHD 输血相关的传染病 输血传播的病毒:CMV、HTLV、EBV、HBV、HCV、HIV 80%的输血传染性疾病与白细胞相关 白细胞是亲病毒细胞 细菌性输血反应: 供血者可能存在的某种局部细菌感染 采血时带菌皮肤碎片进入血液中 与白细胞相关的其它输血反应 再灌注损伤 中性粒细胞作用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 白细胞、纤维蛋白及血小板凝聚形成 血液成分中剩余白细胞数与输血不良反应的关系 去除白细胞的方法 离心法: 60-80%去除率 冷冻去甘油法: 90%去除率 洗涤法: 80-90%去除率 细胞单采法: --99%去除率(不稳定) 过滤法: 醋酸纤维(Empur) : 95-99%去除率 聚酯(Asahi Sepacell): ~99.9%去除率 表面处理的聚酯(Pall): 99.99~99.999%去除率 白细胞滤除原理 筛滤、拦截作用 粘附作用 滤除方式: 吸附与深层过滤 去白细胞滤器的筛滤、拦截作用 机械拦截颗粒,白细胞变形能力是红细胞变形能力的1/1000,滤材孔径分布不均匀细胞通过孔道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