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家滩新发现玉猪三题-安徽文物考古研究所.PDF

凌家滩新发现玉猪三题-安徽文物考古研究所.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8年第lO卷第2期 巢湖学院学报 No.2.,V01.10.2008 of GeneralSerialNo.89 总第89期 JournalChaohu College 凌家滩新发现玉猪三题 朱华东 (安徽大学历史系,安徽合肥230039) 摘 要:文章以凌家滩遗址第五次发掘新发现的大型猪型石雕为题,着重谈了三个方面的问 题。首先考察猪雕的埋藏位置,在与玉器制造业同样发达的其他遗址对比后发现,目前为止 墓上放置石雕的方式是凌家滩遗址所独有;其次对放置“玉猪”的动因作出分析,认为与当时 的自然崇拜有关;最后将史前猪的雕塑做了归纳,认为以野猪为原型的石雕在史前被人们赋 予了比陶塑作品更深远的内涵。 关键词:凌家滩;玉猪;埋藏位置;自然崇拜 中图分类号:K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868(2008)02—0116—04 凌家滩第五次发掘业已告一段落,其中出土 滩墓地中心的最高处,面积约600平方米,中间 的发掘者称之为“玉猪”的大型猪型石雕和编号 高四周低,平面为不规则圆角长方形。此次考古 M23的大墓格外引人注目。这件石雕发现于祭坛 人员还在附近找到了多个墓葬的墓121,并在祭坛 的顶部。其下正压着M23。石雕由一块透闪石雕 东面发现了一处与祭坛密切相关、建造技术相同 刻而成,长72厘米,重达88公斤,发掘者称此猪 的石筑遗迹。从地层堆积可知“玉猪”与墓葬为同 雕为我国新石器时代发现个头最大、重量最重的 一时期遗存,就是大墓的随葬品之一。石猪既在 玉猪.堪称中国第一玉猪。[1l这件“玉猪”(图一)墓口之上,同时也有机的融人了祭坛,成为两者 利用石料的天然形状。雕刻手法粗犷、写意,其中 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埋藏习俗较为特殊。 猪首刻画生动,突出表现了猪的吻部、鼻孔和獠 牙。同时眼睛和耳朵等细部也清晰可见。伸出的 一对獠牙和突耸的脊背表明,其原型为一野猪无 疑。本文围绕这件“玉猪”着重谈三方面的问题。 1埋葬位置的讨论 “玉猪”的位置较为特殊.正好压在M23这座 大墓之上,恰好位于墓葬的顶部,又打破了作为 祭祀中心的祭坛。其中M23长3.6、宽2.1米,墓 口距地表深0.9米,墓底距墓口深0.55米,出土 200余件玉石器.为墓地迄今为止规模最高的墓 葬。也是凌家滩遗址目前发现的最大、出土文物 最多的墓葬。发掘者认定的这座祭坛,位于凌家 图1 收稿日期:2007一“一26 作者简介:朱华东(1976一),男,安徽宣城人。安徽大学历史系。研究方向:中国考古学。 116 万方数据 纵观与凌家滩遗址年代相近。并且玉器工业 类似墓葬今后仍有可能发现。 同样发达的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各遗址.尚未见 2“玉猪”母题分析 到与凌家滩相似的祭坛、大墓和大型石雕三位一 上文对凌家滩高等级墓葬上放置大型石雕 体的埋藏特征。如红山文化东山嘴祭坛.坐落于 (石器)的现象做了比较和阐述,但为何M23上摆 一山梁正中缓平突起的台地上.基址内发现有小 放猪型石雕?为何又是野猪的型像? 型孕妇塑像和大型人物坐像。以及双龙首璜形玉 早在8000年前的河北磁山遗址就出现了驯 饰、号鸟形松石饰件等:牛河梁女神庙由一个多 养的家猪。新石器时代,家猪主要分布在黄河中 室和一个单室两组建筑物构成.发现有人物塑 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辽宁西南部、内蒙古 像、动物塑像、猪龙、陶制祭器等。牛河梁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