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和氧化碳(课时).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课时一氧化碳 学习目标 1、了解CO的毒性 2 、掌握CO的可燃性 3 、掌握CO的还原性 [问题]:一氧化碳分子比二氧化碳分子少一个氧原子,这种分子组成上的差异给一氧化碳的性质带来什么影响? 常见几种气体的鉴别 空气 氮气 氧气 CO2 CO 碳和碳的化合物——相互转化关系图 碳和碳的化合物——化学性质 碳和碳的化合物——化学性质 历届广州市中考试题分析 3(2005年). 冬天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通风不畅易使人中毒,造成中毒的气体是( ) A 、N2 B 、CH4 C、CO2 D 、CO 历届广州市中考试题分析 11(2006年).有一种气体,可能是H2或CO,下列方法能够鉴别它们的是( ) A.观察气体是否无色 B.闻气味是否具有刺激性 C.通入氧化铜中,加热,观察黑色粉 末是否变红色 D.点燃,在火焰上罩一个内壁附着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历届广州市中考试题分析 12(2007 年)、下列各组气体中,仅用燃着的木条不能区分出来的是( )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B、氧气和空气 C、甲烷和空气 D、二氧化碳和氮气 历届广州市中考试题分析 6(2008年)下列事实与液态二氧化碳的灭火原理无关的是( ) A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能降低其周围 的温度 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将燃烧物与空气隔绝 C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历届广州市中考试题分析 13(2008年)下列有关木炭、一氧花碳、甲烷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燃烧时发生的都是化合反应 B 燃烧时都有蓝色火焰 C 燃烧后都有CO2生成 D 点燃前都要检验纯度 历届广州市中考试题分析 18(2008年)下列方法能够将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区别开来的是( ) A 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B 分别通人CO2 C 分别滴加氯化钠溶液 D 分别滴加稀盐酸 情境设置 —CO2 —CO 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溶解性比较 2、学生分组讨论 1、提出问题: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何不同? 一、物理性质 现象:塑料瓶无变化 主题思维 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在物理性质上的比较: CO CO2 密度 溶解性(通常状况) 色态味 3、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无色无味气体 无色无味气体 能溶于水 难溶于水 比空气大 比空气略小 一、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1.250g/L),难溶于水 思考:一氧化碳的收集方法? 比较CO和CO2的组成,不难看到两者的组成元素是相同的, 但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它们的化学性质是否相同呢? 排水法 有毒气体不能用排空气法 1、可燃性 1 火焰呈蓝色 2 放热 3 生成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CO + O2 ==== 2CO2 点燃 二、化学性质 2、 一氧化碳的毒性 (2)学生讨论 (1)提出问题:一氧化碳中毒的原理是什么? 一氧化碳的毒性 煤气中毒实际上就是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比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强200倍,从而使血液失去输送氧气的功能。一氧化碳中毒时,人会感到全身乏力,头剧烈疼痛。急救的办法是将病人移至室外空气流通的地方,解开衣服,垫高头部,进行人工呼吸。如果中毒严重,皮肤还会出现樱桃红的斑点,要将病人送至医院抢救。 P118讨论: 因CO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泄漏后无法查觉,掺入少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可以判断CO是否泄露。 煤气泄露后,应迅速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透气。 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含有一氧化碳)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发生煤气泄漏应当怎么办?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反应装置 3、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CO + CuO Cu +CO2 反应现象:黑色氧化铜粉末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反应原理: 高温 (3)、还原性 现象: 1、黑色氧化铜 变为红色 2、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O + CuO == Cu + CO2 高温 步骤:①验纯 ②通CO ③加热 ④停止加热 ⑤停止通CO 实验思考: 1、反应前为什么要先通CO,后加热? 2、反应后为什么要先停止加热,后停止 通CO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文档的创作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