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纪念检察机关恢复重建 40 周年征文原创八篇
篇一
1983 年我从一所中专学校毕业后分配到自己的家乡**
县检察院工作。我刚到检察院时,全院共有 19 名干警,因为
检察院刚恢复不久,百废待兴,县里给检察院划拔了几亩地
盖了两幢平房作为办公场所,办公条件非常简陋,少数“老政
法”外面有人均不到 5 平方米的统分房外,大多数干警都吃住
在检察院,一房多用,做饭在房檐台,遇到阴雨天,用伞遮
雨做饭。全院用于办案的交通工具是一辆很旧的三轮摩托
车,后来分了一辆车,算是当时比较奢侈的交通工具了,那
时因为房子不够用,人员少,仅设的“三股一室”在一块办公,
一人负担几项工作,办案人员既当检察员 ,又当书记员。
记得 83 年“严打”期间,那会案子多,一天忙忙碌碌,办
案不分白天和晚上。有一次一个拐卖人口的案子,我们要到
距离县城几十公里的镇原县署光乡一个小山村找人取证,正
值三九天,滴水成冰,我们的摩托车一直在山路上行驶,过
冰凌河时冰裂,摩托车掉入河中,车和我们三人全部泡在水
中,当地农民用绳将我们拖上岸,我们穿着冻硬的衣服继续
赶路,晚上九点多钟才找到了那个村,我们又冻又饿,找不
到饭吃,时间又紧张,就进行了临时分工,询问的询问,做
饭的做饭,询问完证人已是晚上十一点多钟,我们又开着摩
托车赶到距离署光十几公里的荔堡镇投宿,冻硬的衣服从身
上脱不下来,三个人一直坐到天明。我们那里自然条件差,
工作辛苦,大家都没有怨言,整天乐呵呵的。因为我们每个
人心中都装着对检察工作的赤诚和对检察事业的希望。
时光荏苒,到了 1993 年,院里开始在原地盖办公楼,
原先的办公用房给干警改建家属院,到 1995 年这两项工程
全部竣工投入使用,我们终于有了较好的办公和居住、生活
条件。
从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我们院从各方面驶入发展的快
车道,人员多了,条件改善了,内部机构分工更加明确和细
化,院里设立了“六科一室”,办案基本告别了自行车,使用
上车辆出行快捷了 ,制作法律文书不再用手工,而使用上了
电脑和复印机。
2000 年以后,我们院的发展真是日新月异。尤其近十
年,我们院里办案和检察技术用房投入使用,配备了电脑和
办案车辆,出行办案坐车不再是什么奢望,内设机构也逐步
增加,院里为干警学习、工作、生活搭建了多种平台,开设
了电子阅览室、读书室和娱乐活动场所,今年又装配了检察
专线网和视频网络系统,实行了网上办公、办案。
今昔对比,新旧对比感慨万千,是改革开放四十年为检
察事业带来的巨大变迁,我们能在检察战线上工作培感荣幸
和光荣,我们要更加珍惜检察工作,更加热爱检察工作。
篇二
时逢纪念检察机关恢复重建40 周年之际,翻开老相册,
当看到一台七八十年代的老式铅字打字机照片时,心情格外
激动,让我回忆起了当年的一段往事。
记得 1991 年我走出校门,来到华亭检察院,从办公室的
一名打字员干起,到后来的经济检察科、反贪污贿赂检察局、
职务犯罪预防科,再到今天的政工部门工作,在这段历程中,
华亭检察队伍从我当初进院的 17 人发展到如今的 63 人,内
设机构由 4 个增加到现在的 9 个,干警的文化程度由初小到
现在的研究生,办公设备从当初的铅字打字机发展到如今的
科技强检,点点滴滴,和打字机一体,已深深的留在了我的
生活和我的记忆之中。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转眼间我在华亭检察院工作已有
二十七个春秋,当年的青涩早已退去,随着时间的推移,见
证了检察机关的日新月异和历史的变迁。记得刚进院时,华
亭检察院对我的印象是一个小院,一幢旧楼,一辆北京吉普
车,一部手摇电话。接待我的是当时的办公室主任王忠民,
他给我介绍了检察院的情况后,便把我叫到一个面朝门口,
而且很破旧的办公室桌前,桌面上放着一个奇怪的物件,有
点像电影里谍报员发电报的机子,在一个排满铅字的平面上
安装有一个小圆柱,和圆柱连接处有一个铁抓手,平面的两
边有两条轨道,可以带动机身上下左右开弓。面对这样一个
新奇玩意,办公室主任给我说,这是咱们单位的打字机,你
以后的工作主要是打字,兼顾接电话。这个工作交给我后,
我顿时傻了眼,最要命的是字盘上的字全是倒着的,足足有
二三千个,还有一定数量的备字盘,每次拉动拾字柄,只能
将一个字拾起打在蜡纸鼓上,要从这里面找到你需要的字,
那是相当的费劲。铅字打字机不像现在的计算机,计算可以
随意加字、删除、粘贴和复制,铅字打字机不能出错,错了
的话要用改正液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