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37 卷第9 期 地 理 研 究 Vol.37, No.9
2018 年9 月 GEOGRAPHICAL RESEARCH September, 2018
山区合适耕地经营规模确定的实证研究
——以重庆市为例
1 2,3 1
范乔希 ,邵景安 ,应寿英
(1.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统计学院,成都610103 ;2.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重庆400047 ;
3. 三峡库区地表过程与环境遥感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7 )
摘要:在地形起伏、地块破碎、分布半径较远等约束下,山区多大的经营规模是合适的?这是
目前必须弄清的科学问题之一。使用480 份有效调查问卷,以投入农业的劳动力为测算单位,
以劳均纯收入为评价指标,分作物类型和地块分布半径,构建计量经济模型,测算不同条件下
合适的耕地经营,结果表明:①在现有社会经济条件下,样本村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为
24~32 亩,适度规模下的劳均纯收入远高于当前农村人均纯收入,且与城镇居民的差距明显缩
小。②作物类型对适度规模影响不大,但对农民纯收入产生较大作用。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
的适度规模分别为24.33 亩、24.63 亩,差异不显著,但种植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在适度规模下
的劳均纯收入相差3638 元,巨大的差距将促使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③距离对适度规
模影响较大,但对劳均纯收入影响不大。0.5 km 内、0.5~ 1 km 的适度规模分别为28.62 亩、31.83
亩,单位劳动力的适度规模相差3 亩,这表明距离是目前从事农业生产时劳动力投入时须考虑
的重要因素。但是,对应的劳均纯收入相差较小,又说明伴随耕作距离的增加,更多的投入主
要依靠机械来完成,从而带动适度规模的扩大。1 km 外的建模未通过检验,也进一步说明未实
现规模经营、没有进行机械化耕作、离家远的土地收支严重不平衡,撂荒严重,规模化经营、机
械化耕作是解决距离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得出的土地适度规模是可行的,也验证了推进土
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耕地;合适经营规模;作物类型;地块分布半径;山区
DOI: 10.11821/dlyj201809006
1 引言
适度规模经营是山区耕地利用过程中破解比较劣势显著的主要方向,而在目前农村
要素资源尚处低端、分散、整合受阻的情况下,合适耕地经营规模的确定一直是山区耕
地利用、土地整治、产业选择、经营主体培育等所不可逾越的问题。山区农村大量劳动
力的非农化不仅给耕地有效利用带来诸多挑战,更给耕地资源的优化组合和再配置提供
[1-3]
了机遇 。伴随非农务工工资不断提升,从事农业生产的机会成本不断加大,农村大量
青壮年劳动力从农业 “析出”从事非农生产,致使农村人地关系发生较大变化,如劳动
[4,5]
力老龄化、劳均耕地增加、耕作半径萎缩、耕地撂荒等 。在这一过程中,农民收入来
收稿日期:2018-03-07; 修订日期:2018-07-03
基金项目:国家基金委重大国际合作项目 (4116114035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 (18XSH008 );四川省软科
学研究计划项目 (2017ZR0163 );四川省社会科学 “十三五”规划2016 年度项目 (SC16B020 );国家统
计局统计信息技术与数据挖掘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课题 (SDL201508 ,SDL201709 )
作者简介:范乔希 (1977- ),女,四川乐山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农村经济。
E-mail: fqxi@
通讯作者:邵景安 (1976- ),男,安徽亳州人,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与生态过程。
E-mail: shao_ja200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秦巴特困连片区生态资产与经济贫困耦合关系研究.pdf
- 青藏高原垫状驼绒藜高寒荒漠的生态地理特征.pdf
- 青藏高原冬季积雪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北极涛动的关系.pdf
-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物候沿海拔梯度变化的差异分析.pdf
- 青藏高原高寒荒漠区土壤湿度监测仪器的校正方法探讨.pdf
- 青藏高原羽柱针茅草原的分布、群落特征和分类.pdf
- 青藏铁路(格拉段)修建对沿线植被生态系统及其弹性的影响.pdf
- 区域产业发展演化:路径依赖还是路径创造_.pdf
-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进展与展望.pdf
-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脆弱性影响评估——以广州市花都区为例.pdf
- 山区农村土地利用转型与小农经济变迁耦合机理.pdf
- 山区农户耕地利用集约度及其影响因素——以重庆市12个典型村为例.pdf
- 山区县域聚落演化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豫西山地嵩县为例.pdf
- 山区乡村学校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发展水平.pdf
- 山岳型景区建设下乡村聚落的多维重构——基于云丘山旅游景区微观案例的实证研究.pdf
- 陕南秦巴山区可持续生计安全评价及其鲁棒性分析.pdf
- 上海城市社会空间演化研究——基于户籍与职业双维度.pdf
- 上海港港区区位与功能演变及动力机制.pdf
- 上海市典型就业区的通勤特征分析与模式总结——张江、金桥和陆家嘴的案例比较.pdf
- 上海市人口分布与空间活动的动态特征研究——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探索.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