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食品毒理学
(一)
毒性:内剂量、外剂量、生物学标志物有哪些?分别的意义
(1)接触剂量,外剂量:是指外源化学物与机体(如人、指示生物、生态系统)的接触剂量,可以是单次接触或某浓度下一定时间的持续接触。
(2)吸收剂量,内剂量:是指外源化学物穿过一种或多种生物屏障,吸收进入体内的剂量。
(3)生物学标志:指针对通过生物学屏障进入组织或体液的化学物质或其代谢产物、以及它们所引起的生物学效应而采用的检测指标,可分为接触生物学标志、效应生物学标志和易感性生物学标志三类。
(1)接触标记:可检查在细胞、组织或体液内某些致癌物的含量,用以衡量接触的水平。这类标记测定结果只说明机体接触情况,不说明所接触物质对机体,特别是靶细胞是否已起作用。 (2)生物效应标记:反应致癌物对于靶子或相类似部位所造成的损害,这些损害可能与肿瘤有关。(3)敏感性标记:是一类衡量致癌物反应性个体差异的标记。可用于检查出肿瘤高危个体。 以上三类生物标记在化学致癌研究中常用于三个方面: (1)病因学研究 确立某种因素与某种肿瘤之间的因果关系。(2)用于危险度评价 使用生物有效剂量衡量PAH的危险度比其他接触参数更为直接。比利用肿瘤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更为敏感,更有利于是危险度评价应用于预防。(3)用于干预试验中临床流行病学观察。
靶器官
外源化学物可以直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就称为该物质的靶器官。
(许多化学物质有特定的靶器官,另有一些则作用于同一个或同几个靶器官。在同一靶器官产生相同毒效应的化学物质,其作用机制可能不同。某个特定的器官成为毒物的靶器官可能有多种原因。)
剂量-反应关系
剂量-量反应关系:化学物质的剂量与个体发生量反应强度之间的关系。
剂量-质反应关系:化学物质的剂量与某一群体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在毒理学研究中,剂量-反应关系的存在被视为受试物与机体损伤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证据。)
LD50
LD50:指引起一组受试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首过效应
首过效应:除口腔和直肠外,从胃和肠吸收到局部血管的物质都要汇入肝门静脉到达肝脏之后再进入体循环。由于肝脏具有代谢外源化学物的功能,这种未到体循环就被肝脏代谢和排泄的现象称 (first-pass effect)。(现在,将在吸收部位发生代谢后再进入体循环的现象都理解为首过效应。)
生殖毒性
生殖毒性:外源化学物对雄性和雌性生殖功能或能力,以及对后代产生的不良效应。
(发生于生殖细胞、受精卵、胚胎形成期,也可发生于妊娠、分娩和哺乳期)
代谢活化
代谢活化:外源化学物经生物转化其毒性被增强的现象,甚至产生致突变、致癌和致畸作用。
(化学物(无毒性)→活性中间产物(毒性)→产物(无毒) ;生成亲电子剂;生成自由基;生成亲核剂;生成氧化还原剂。)
畸形
畸形:发育生物体解剖学上形态结构的缺陷。( 严重;轻微)
相加、协同、拮抗、抑制、独立作用
相加作用:相加作用:各化学物低于无作用水平时也可发生联合毒作用
协同作用:多种化学物同时存在时的毒效应超过各单个化学物分别作用时毒物效应的总和,即毒性增强
拮抗作用:多种化学物同时存在时的毒效应低于各化合物分别作用时毒效应的总和(功能性拮抗、化学性拮抗、配置性拮抗、受体性拮抗)
加强、抑制作用:若一种化学物对某器官或系统并无毒性或毒性很强,而与另一种化学物同时或先后暴露时可增强或降低另一种化学物的毒效应。
独立作用:各化学物低于无作用水平时联合作用为零
(二)
1、急性毒性实验的目的;处理时间;慢性毒性试验的目的、评价参数
(一) 急性毒性试验
定义、处理时间: 24小时内一次或多次染毒;急性毒性是指机体(人或试验动物)一次接触或24小时内多次接触化学物后在短期(最长到14天)内所发生的毒性效应,包括一般行为、外观改变、大体形态变化以及死亡效应。
目的:① 测试和求出化学毒物对一种或几种试验动物的致死量(以LD50表示)以及其它的急性毒性参数,了解急性毒作用强度。② 通过观察动物中毒表现和死亡情况,了解急性毒作用性质、可能的靶器官和致死原因,提供化学毒物的急性中毒资料、初步评价对人体产生损害的危险性。③ 探求化学物急性毒性的剂量-反应关系与中毒特征。④ 为亚慢性、慢性毒性作用试验的染毒剂量设计提供参考依据。⑤ 研究化学毒物急性中毒的预防和急救治疗措施。⑥ 为毒理学机制研究提供线索 。
(二) 慢性毒性试验
定义:在3个月以上的重复染毒;是指人或实验动物长期(甚至终生)反复接触低剂量的化学毒物所产生的毒性效应。
目的:?确定受试物亚慢性和慢性毒性的效应谱,对在急性及亚 急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德邦快递_销售体系优化项目_销售体系现状分析报告v1.0_20150413汇报版.pptx VIP
- 最新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2022(完整版).pdf
- 雨棚清单报价表格.docx
- 光电图像处理-PPT课件(全).pptx
- 《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
- YC_T 10.4-2018烟草机械 通用技术条件 第4部分:灰铸铁件.pdf
- 一种应用于港口无人集卡的路径调度仿真测试方法、系统及介质.pdf VIP
-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4-3 工业》教学课件PPT初二优秀公开课.pptx
- 5.2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pptx
- 消费者债务清理条例 - 司法院.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