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肺部曲霉菌感染的CT诊断.pptVIP

  1. 1、本文档共10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肺部曲霉菌感染的CT诊断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中心 高回青 胡春洪 男,54岁,急粒M1。化疗后4天,粒缺。发热。第一次CT检查 抗炎抗病毒治疗2周,仍发热。第二次CT 第三周,低热不退。第三次CT复查 纤支镜病理证实-侵袭性支气管曲菌病 纤支镜去除气道内坏死物、疏通后2w 第四次CT 诊断标准(2005年国际抗感染化疗年会ICAAC) 宿主因素 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 病原菌检测 微生物学检查依据(临床诊断) 组织病理学依据(确诊) 宿主因素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减少,计数0.5×109/L,持续超过10d 体温38℃或36℃,并伴有以下情况之一 之前60d内出现过持续的中性粒细胞减少(10d) 之前30d内曾接受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 有侵袭性真菌感染病史 患有艾滋病 存在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表现 持续应用类固醇激素3周以上 有慢性基础疾病,长期使用机械通气,体内留置导管,全胃肠外营养,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等 临床特征 主要特征 特征性胸部影像学表现 如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影像学特征:早期出现胸膜下密度增高结节实变影,数天后病灶周围出现晕轮征,约10至15d后肺实变区液化坏死,出现空洞或新月征 次要特征 非特征性临床表现 肺部感染的症状体征 影像学出现新的肺部浸润影 持续发热96h,常规抗菌治疗无效 肺曲菌病 根据宿主的免疫反应,疾病分为4种类型: Ⅰ型(曲菌球):寄生性或非侵袭性 Ⅱ型(过敏性支气管肺炎,ABPA); Ⅲ型(半侵袭性或慢性坏死性); Ⅳ型(侵袭型:支气管、血管侵袭) 1.曲菌球 临床:免疫正常者的寄生型感染,25-50%出现在肺结核患者 机理:真菌菌丝与细胞碎屑,粘液混合的团块寄生于肺空洞或扩张的支气管中形成 影像表现:肺空腔内圆形软组织团块影,可随体位变化移动,病灶多位于肺外周带,邻近胸膜常常增厚 Case1 男,24岁,左肩背酸痛5月余,既往有TB史 Case4,女,62岁,痰中带血两天 。支扩史6年 曲菌球因重力作用随体位变化而移动 前一病例,俯卧位CT 2.过敏性支气管肺炎型(ABPA) 支气管肺组织对曲霉菌的超敏反应,主要为I型和III型变态反应 多见于哮喘、肺囊性纤维化及肺移植后患者。常有过敏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对过敏原反应阳性 病理:肺段及亚段扩张的支气管内充填含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及散在真菌菌丝的粘液,邻近支气管壁呈纤维化及慢性炎症反应 影像学表现 急性期: 实变或磨玻璃影(80%); 支气管扩张及粘液嵌塞(30%); 肺膨胀不全(20%) 慢性期: 支气管扩张 粘液嵌塞,肺叶收缩 呼气相,空气储留现象 3.半浸润型(慢性坏死性曲菌病) 常发生于轻度免疫抑制患者,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长期使用激素,营养不良等 病理:坏死性肉芽肿性炎症,合并肺纤维化及机化性肺炎。 影像表现为单侧或者双侧肺叶段分布的单发或多发结节或(和)实变影,缺乏特异性,易误诊为肺结核 Case5 女性,53岁,咳嗽,间断咯血1月,无基础疾病及免疫抑制 Case6 糖尿病患者,女,62岁,咳嗽咳痰一月余 Case7 男,47岁,乙肝十余年,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入院;住院中,出现低热。 4-19出现发热,T39℃ 痰培养两次发现霉菌。 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2w后复查 Case8 男,77岁,咳嗽咳痰一月余 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后 4.侵袭性曲菌病 最常见的机遇性肺部真菌感染 主要见于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小于500的重度免疫抑制患者。 分为血管性和气道性 感染途径为吸入真菌孢子至远端气道及肺实质内,由于患者缺乏免疫机能,孢子发育成熟形成菌丝,并侵入肺血管及气道,导致肺动脉栓塞、出血、肺坏死及系统性播散,25-50%的患者播散至CNS、肾脏及消化系统 菌丝侵入并阻塞小的肺动脉,形成出血坏死性小结节,表现为伴有晕征的小结节影,多位于肺外周 菌丝阻塞中等的肺动脉,形成出血梗死灶,影像表现为以胸膜为基底的楔形实变影 经2-3W治疗后,梗死的肺组织液化、收缩,病灶内形成空气影,“空气半月征”。特征性,提示好转 肺结节伴晕征 外周分布 楔形坏死灶 抗真菌治疗后,空洞形成,“空气半月征” CT表现 特征性胸部影像学表现 主要特征 早期出现胸膜下密度增高结节实变影 数天后病灶周围出现晕轮征 约10至15d后肺实变区液化坏死,出现空洞或半月征 次要特征 影像学出现新的肺部浸润影 持续发热96h,常规抗菌治疗无效 同一病例可见多种形态表现并存 女,23岁,急淋,肺曲菌感染 空洞、半月征、结节并存 抗真菌治疗2W后 女,28岁, 急性红白血病;化疗结束前后,一直反复发热。粒细胞计数0.03×10E9/L,粒缺期 5-13 两性霉素B抗真菌、抗感染联合治疗2W后复查,原病灶吸收,出现新发结节 5-18粒细胞回升,度过粒缺期。无发热;5-20(1W后)复查CT

文档评论(0)

ma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