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海民歌的类别及其音乐特色
青海省音协 巨其君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西北部与新疆接壤,西南与西藏相连,东南与四川毗邻,东部和北部与甘肃相邻。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在七十二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汉、回、藏、撒拉、蒙古六个民族。境内高山兀立,河流纵模,荒漠平原同生,雪山湖泊相映。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儒、释、道及伊斯兰几种宗教文化并存。复杂的地理环境与多样的人文背景造就了青海民歌丰富的内容与多彩的艺术个性。现依其歌种分别述略如下。
一、花儿
花儿是流传于汉、回、土、撒拉、藏、东乡、保安、裕固八个民族之间,分布在青海、甘肃、宁夏、新疆四处省区的一种山歌。青海民间俗称“少年”。花儿唱词的基本结构一般是四句体七音或九音单字尾与七音或八音双字尾相间,即奇句奇字尾,偶句偶字尾。六句或多于四句的其它句式都是四句体结构的变异曲式。花儿中经常使用各种衬词,这些衬词与相应的旋律结合在一起,使花儿的旋律连结自如,扩展从容,表达情感的感染力加强。同时也用这些衬词命名曲令。花儿的曲式结构基本上属于扩充的上下句体,上下句幅长度不等。其音阶以五声性的商、徵调式最为多见。依其音乐风格的不同,可分为三种。一是汉族回族花儿;二是土族花儿;三是撒拉族花儿。
1、汉族回族“花儿”
这是青海花儿中数量最大,流传最广的一种花儿,是青海花儿的主体。主要流传在青海东部农业区的湟源、湟中、大通、互助、平安、化隆、民和、乐都、循化各县及西宁市,海南州的贵德县,海化州的门源县等地。这类花的音乐特色在于四度音程的跳进和音列上的迂回运动,其中商徵型的基本音列起着主导作用,有时会强调角音或以清角代替角音的手法来冲淡曲调中商徵型的四度音的跳动感,由此而形成一种淡淡的忧伤。旋律以商,徵,商为基本框架,而以商音到角(或清角),羽音到宫音的运动为媒介,形成单纯、质朴、明快的音乐个性。
2、土族“花儿”
这是流传在以互助地区为中心,辐射至大通及邻县的以土族为主要流传民族的花儿,其曲调委婉柔美,内在而含蓄。土族花儿以徵商五声调式为旋律构成基础,它不是广泛的使用四度音程的跳进,而以级进的旋法和句尾的大幅度下滑音形成自己的特色,使曲调具有单纯,明朗,飘洒的特点,旋律进行中常用商音到商音的八度内迂回级进,在上行和下行中突出和强调宫音在旋律中的支持和稳定作用,体现了土族人民含蓄、纯朴、真挚、恳切的内在艺术风格和心理素质。
3、撒拉族“花儿”
主要流传在循化、化隆、同仁和民和等地区,其曲调是以羽音为中心,商、角为骨干音的音列构成。撒拉族花儿除了最基本的常见商徵型曲调之外,多数是建立在小调的基础之上。它的曲调内在古朴,极富歌唱性。旋律运动常是角音列羽音的四度跳进和商音列羽音的迂回下行或是宫音到羽的三度下行。一种是旋律平衡流畅,充满抒情气质的小调色彩,一种是活泼明快,富于弹跳性的小调色彩。
二、汉族民歌
青海的汉族民歌除了“花儿”,还有小调,秧歌,酒曲,习俗曲,劳动号子和儿歌。
1、小调
小调是汉族民歌中数量最多,流传最广的一个歌种,词曲相对而言较为固定,表现手法多样,表达情感细腻。多在群众生产之余,在休闲娱乐和喜庆的场合中演唱,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分节歌形式,各种句式结构都有。小调的节拍规整,节律明显,但节奏形态丰富多样。旋律线曲折起伏,乐汇常用变化和对比手法,因此旋律流畅而优美。小调的乐句结构,功能明晰清楚,常见的句式结构有两种,一是对应性的上下句结构,二是起承转合式的四句式结构。另外,小调的乐段结构因歌词句式的多样性而呈现出不同的结构形态,但乐段形式比较完整,具有相对独立和完整的结构特点。常见调式以商、徵为主,羽、宫次之。除了五声性的结构外,尚有在五声的基础之上增加了清角或变宫的六声,清 角和变宫同时存在的七声。青海汉族小调的音乐风格跟青海汉族的来源不一样,呈现出汉文化的多元性。先民们在西迁青海的同时,也带来了各原籍地的民歌,这些民歌中的小调流传至今,虽几经变异,但仍可看到其原有的风貌。因此在青海汉族的小调中,既有江南的风格,也有中原和北方各地的风格。这些来自各地的小调在青海的流传过程中,受青海当地的方言和风俗的影响,从旋法到节奏形态逐渐改变了原有的风格。调式骨干音变为青海民歌中常见的四五度结构,以徵、羽、宫、商的确立形成了富有青海地方色彩的调式功能音,从而被青海广大群众认可并流传至今。
2、秧歌
秧歌是春节期间社火表演中必不可少的歌种。是社火中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有对唱,齐唱,形式多样而活泼。以锣鼓伴奏开始,歌声结束后仍由锣鼓烘托气氛。有四乐句和上下乐句两种结构,多用五声徵,宫调式。固定的唱词不多,多是即兴性的应景填词。内容主要是庆丰收,保平安等祝福国泰民安,庆贺人畜兴旺的良好祝愿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四个乐句的结音分别为宫,徵,羽,宫。巧妙地形成了与四句歌词相呼应的起承转合结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