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人民版历史必修二大题课课练:(4)古代的经济政策 .docVIP

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人民版历史必修二大题课课练:(4)古代的经济政策 .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古代的经济政策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二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民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 ——董煟《救荒活民书》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种土地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该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一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针对材料三所反映的社会问题,统治阶级曾试图施行怎样的土地制度加以解决?其结果如何?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政府的经济职能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 材料一 清朝奉行“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的政策,多次颁令实行矿禁,并用“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限制商业活动。对“客商资本稍多者”又行“劝借”,稍有不从,“轻则痛行笞责,重则连船拆毁,客商狼藉,号哭水次”,最终“多致“卖船弃业”。 ?? 材料二 美国1929-1937年失业率变化图 ??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图 1.依据材料一归纳清政府采取的经济政策,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失业率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政府采取的哪些具体举措导致了这一变化? 3.材料三图反映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GDP增长率出现三个峰值,分别是1957年、1985年和1995年,请分别指出这些峰值出现的最关键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政府的经济职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 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频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 1.材料中实行的是什么政策?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请写出四点)。 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换代”。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苏州风俗考》 ???材料二 1757年,清朝乾隆皇帝诏告天下,划定广州十三行为全国唯一对外贸易口岸,史称“一口通商”。 ???材料三 1913-1922年中国进出口面粉值变化表(单位:海关两) 年? 份 出? 口 进? 口 出超(+) 入超(-) 1913年 3,384,088 11,094,775 -7,706,687 1918年 10,080,756 947,420 +9,133,336 1922年 663,290 18,059,756 -11,427,466 1.材料一反映的社会现象的实质是什么? 2.材料二表明当时统治者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种政策对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特征的原因。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唐前期(618—756)所兴修的163项水利建设中,北方五道就有101项,占全数2/3,……其中河北河南二道就有74项,占全部北方水利建设项目2/3强。唐后期(757—907年唐亡)101项水利工程中,南方五道就有76项。其中以江南道为最多,竞占49项。与此同时,北方诸道的水利建设数字,骤然下降,河南道由前期的20项下降为7项。 ——据邹逸麟《从唐代水利建设看与当时社会经济有关的两个问题》 ? 材料二 唐时淮北(今豫东、皖北和苏北的一部分)属河南道,是安史之乱前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北宋时更是成为首善之区,东京物流主要依赖汴河——淮水联运,推动了本地区水运发展,进而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繁荣。这些景象从南宋之后便不复存在。宋、金、元的争战几乎以此地区为前线,而黄河决口改道泛滥更是严重破坏了土壤、水文和地貌等自然生态环境,淮河河床抬高,导致淮河流域十年九灾(旱、涝、蝗)。此外,连年的农民起义很少不发源于淮北地区。 ——摘编自吴海涛《淮北的盛衰:成因的历史考察》 1.材料一反映出唐朝水利建设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所反映的社会状况。 2.根据材料一、二,归纳历史上淮北地区逐渐由盛转衰的原因。 答案 1答案:1.井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叶倾城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