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常考知识点训练21古代诗歌阅读含解析.docVIP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常考知识点训练21古代诗歌阅读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古代诗歌阅读 1、阅读下面呢这首诗,完成问题。 寄外舅郭大夫① 陈师道 巴蜀通归使,妻孥且旧居。 深知报消息,不忍问何如。 身健何妨远,情亲未肯疏。 功名欺老病,泪尽数行书。 【注】①元丰七年五月,陈师道的岳父郭概赴蜀任职,陈因家贫,无力赡养家室,所以妻子和三子女都随郭赴蜀。陈则留长安。此诗是分别后作。外舅:古代媳妇称公婆为“舅姑”,女婿称呼岳父为“外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说从遥远的四川,回来一个带信的使者。一个“通”字,把“巴蜀”和“归使”串联起来,说明获知“巴蜀”之地妻子儿女消息的艰难。 B.“妻孥且旧居”一句写妻子儿女仍在外家居住,这既是信使带来的消息,又是作者内心独白。 C.颔联中“深知”与“不忍”写作者明知道信使是报消息的,但又不忍心问,将作者想知道家人的消息但又害怕是坏消息的矛盾心理体现得淋漓尽致。 D.颈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距离遥远不算什么,亲情不会因此而生疏,关键是家人的身体要健康,这既是作者对妻儿的安慰,也是自我慰藉。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再泛吴江① [宋]王禹偁 二年为吏住江滨,重到江头照病身。 满眼碧波输野鸟,一蓑疏雨属渔人。 随船晓月孤轮白,入座晴山数点春。 张翰②精灵还笑我,绿袍③依旧惹埃尘。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第二次遭贬之时。②张翰,吴郡人,西晋文学家,齐王司马囧执政时,任大司马东曹掾。后知司马囧将败,又因秋风起,思念故乡鲈鱼脍,遂辞官归吴。③绿袍,古代低级官员的官服。 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既交代了被贬吴地、疾病缠身的写作背景,也照应了“再泛吴江”的诗题,还与尾联的“绿袍”呼应。 B.颔联以“碧波”“疏雨”设喻,并恰到好处地运用“输”“属”二字,表达了诗人对仕途坎坷的无奈与不满。 C.颈联以移动的视角写景,照应了题目“泛吴江”;再以晓月孤轮、春山数点,表达了诗人泛舟时的心境。 D.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严守格律,音韵和谐,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融情于景的写法运用得当,抒情委婉含蓄。 2.本诗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初发太城留别田父 范成大 秋苗五月未入土,行人欲行心更苦。 路逢田翁有好语,竞说宿来三尺雨。 行人虽去亦伸眉,翁皆好住莫相思。 流渠汤汤声满野,今年醉饱鸡豚社。 [注]诗人题注:西蜀夏旱,未行前数日连得雨,父老云:“今岁又熟矣!”太城:成都。社,古代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礼。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联写诗人将要远行,与田父离别难舍之情,也突出为秋苗未栽种而忧苦。 B.第四句中的“竞”字,写出田翁们争着告诉诗人昨晚下了一场大雨的喜悦。 C.第五、六句写诗人的高兴及原因:田翁们不必再为收成愁虑,可以安心生活了。 D.全诗以质朴无华的语言,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农事和农民生活的深切关心之情。 2.请赏析最后一联“流渠汤汤声满野,今年醉饱鸡豚社”的精妙之处。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早发剡中石城寺 赵嘏 暂息劳生树色间,平明机虑又相关。 吟辞宿处烟霞去,心负秋来水石闲。 竹户半开钟未绝,松枝静霁鹤初还。 明朝一倍堪惆怅,回首尘中见此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首联写诗人宿于石城寺中暂息尘世奔忙,而次日黎明因要离去内心又为尘世思虑所扰。 B.颔联写诗人辞别山中宿处时烟霞散去,他为辜负这水石静美的秋景而深感遗憾。 C.尾联写诗人辞别之际想象明朝会为离别此地倍加惆怅,只能回望此山以慰藉情怀。 D.作品以时间为序结构全篇,熔叙事、描写、抒情于一炉,情意自远,饶有韵味。 2.这首诗的颈联尤为精妙,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苏子瞻哀辞 张舜民① 石与人俱贬,人亡石尚存。 却怜坚重质,不减浪花痕。 满酌中山酒,重添丈八盆②。 公兮不归北,万里一招魂。 ?? [注]①张舜民:和苏轼感情深厚。苏轼知定州期间得墨石,作大盆盛之,激水其上,名其室为雪浪斋。 后来苏轼被贬岭南。到宋徽宗时,作者知定州,重新修葺雪浪斋,而此时得知苏轼病逝,于是写了这首哀辞。 ②丈八盆:苏轼用来盛放墨石的盆。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被贬,墨石也被“贬”,“石与人俱贬”中的 “俱”字,道尽当时的炎凉世态。 B.首联下句是说,苏轼虽然已经去世,但“石尚存”,足以让作者感到一丝欣慰。 C.“重添丈八盆”体现了作者对苏轼遗物的珍重, 表达了作者对苏轼的思念之情。 D.尾联直抒胸臆,情真意切,苏轼病逝,作者只能在万里之外的定州为其招魂。 2.结合全诗内容,谈谈作者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叶倾城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