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课件:中医内科郁病.ppt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中医内科郁病.ppt

结语—2 1、肝气郁结 治法:舒肝解郁,理气和中代表方剂:柴胡疏肝散加减。 2.气郁化火 治法:疏肝解郁,清肝泻火代表方剂:丹栀逍遥散加减。 3.痰气郁结 治法: 疏肝理气,化痰解郁代表方剂:半夏厚朴汤加减。 4.血行郁滞 治法: 理气解郁,活血化瘀。代表方剂:血府逐瘀汤加减。 结语—3 5.心神失养证(脏躁)治法:养心安神。代表方剂:甘麦大枣汤加味。 6.心脾两虚证 治法:补益心脾,益气养血。代表方剂:归脾汤。 7.心肾阴虚证 治法:滋养心肾。代表方: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研究进展 临床研究——中医中药 (1)李改祥,肝胆脾心受累气血失调所致,以温胆汤加味治疗该病100例有效率98%。 (2)陈困龙用半夏厚朴汤治疗梅核气68例强调方中多苦温香燥,加养阴药。 (3)胡金梅用自拟方治疗76例,痊愈67例。(柴胡、当归、甘草、龙骨、牡蛎、白芍、磁石、菖蒲、远志、白术、苏梗、琥珀、合欢皮、小麦、大枣)强调琥珀不能减、磁石不少于24克。 研究进展 临床研究——中医中药 (4)郑梦灵用小柴胡汤治疗本病,他认为疏通气机是治疗郁证总的治则,小柴胡汤有疏肝、调和作用,但为防止耗气伤阴合上生脉散。 (5)王少华用越鞠丸治疗。 研究进展 临床研究——其他 针灸百会、风府为主穴 按摩 心理治疗 研究进展 实验研究(5篇属于起步阶段) 山东中医药大学乔明琦教授,创制了郁证的动物模型。(捆绑法复制郁证大鼠模型,详情保密)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三)鉴别诊断 1.梅核气与虚火喉痹鉴别 共同点:咽喉不适。 ?2.梅核气与噎膈鉴别 共同点:症状与吞咽有关 3.脏躁与癫病鉴别 共同点:心神失常。 4.与胁痛的鉴别 (二)鉴别诊断 1.梅核气与虚火喉痹鉴别 共同点:咽喉不适。 病名 性别与年龄 病因 主症 检查 梅核气 多发于青中年女性 情志内伤 自觉咽中有物梗塞,但无咽痛及吞咽困难与情绪波有关,当心情愉快或工作繁忙则减轻,注意力集中于咽部或心情抑郁时加重, 咽部无异常 虚火喉痹 好发于青年男性 感冒、长期吸烟、嗜酒嗜食辛辣 咽部除异物感外,尚有咽干、灼热咽痒 ,咽部症状与情绪无关但过度劳累或感受外邪则易加剧 咽部多有病理改变 病名 性别于好发年龄 梗塞部位 与进食的关系 客观检查 梅核气 青中年女性 咽部 自觉咽部有异物感,但进食无阻塞,无吞咽困难 食管、咽部无异常 噎膈 中老年男性居多 胸骨后 进食时梗噎不顺,并日渐加重 食管有异常 2.梅核气与噎膈鉴别 共同点:心神失常。 脏躁 多发于青中年妇女或绝经期缓慢起病,主要表现有情绪不稳定,烦躁不宁,易激惹,易怒,时作欠伸等,具有自知自控能力。 癫证 则多发于青壮年,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别,主要表现为表情淡漠,沉默痴呆,出言无序或喃喃自语,静而多喜等,病者缺乏自知自控能力。 3.脏躁与癫证鉴别 4.与胁痛的鉴别 胁痛以胁肋疼痛为主 郁证以情志异常为主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二)治疗原则 (三)分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明脏腑与六郁的关系 郁证的发生主要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以气郁为主要病变。 肝----气郁、血郁、火郁 脾----食郁、湿郁、痰郁 心----虚证 (一)辨证要点 2.辨别证候虚实 实证:病程较短,表现为精神抑郁,胸胁胀痛,咽中梗塞,善太息,脉弦或滑。 虚证:病程较长,见精神不振,心神不宁,心慌,虚烦不寐,哭笑无常,脉细或细数。 (二)治疗原则 根据《内经》“木郁达之”和《杂病源流犀浊》“治郁之法,顺气为先”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是治疗郁病的基本原则。 ? 实证----理气开郁,并根据兼证分别采用活血、降火、祛痰、化湿、消食等。 虚证----根据损及的脏腑和气血阴精亏损的不同情况而补之,或养心安神,或补益心脾,或滋养肝肾等。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治疗禁忌和注意事项 (1)郁病一般病程较长,用药不宜峻猛,否则欲速不达。在实证治疗中,应注意理气而不耗气,活血而不破血,清热而不损胃,祛痰而不伤正,燥湿而不伤阴,消食而不伤脾;在虚证治疗中,应注意补益心脾而不过燥,滋养肝肾而不过腻。 治疗禁忌和注意事项 (2)注意精神调摄:移情易性《临证指南医案》“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 (3)香橼、佛手药性平和,理气而不伤阴,无论新恙久病,均可选用。 (4)理气药多为香燥之品,久病阴血暗耗者慎用。 (三)分证论治 1、肝气郁结 主症: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 兼症:善太息,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或腹胀。 舌脉:苔薄腻,脉弦。 证机概要:肝郁气滞,脾胃失和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和中 代表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