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土壤食细菌线虫对菲降解的影响①.PDF
土 壤 (Soils), 2010, 42 (23): 15372~377
土壤食细菌线虫对菲降解的影响①
井永苹, 赵 莉, 陈小云, 刘满强* , 胡 锋, 李辉信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南京 210095)
摘 要: 以菲作为多环芳烃污染物的代表,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在菲降解菌恶臭假单胞菌存在与否的条件下,接种
食细菌线虫对未灭菌土壤中菲去除的影响。析因设计包括 4 个处理:单独接种恶臭假单胞菌(B ),单独接种食细菌线虫(N ),
同时接种食细菌线虫和恶臭假单胞菌(BN )以及未接种线虫和细菌的对照(CK );分别在培养后第 0、5、14、28 天进行破坏
性采样,测定土壤中菲的残留量,食细菌线虫和恶臭假单胞菌的数量,土壤 FDA (荧光素二乙酸酯)水解酶、过氧化氢酶的活
性。结果显示,相比 CK,在培养前期(0 ~ 14 天),处理N 提高土壤中菲的去除率;而在培养后期(14 ~ 28 天),BN 处理降
解菲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在培养结束(28 天)时,各处理菲的去除率依次为 BN (48.2% )>B (45.1% )>N (44.4% )>CK
(43.5% )。BN (48.2%) >B (45.1%) >N (44.4%) >CK (43.5%) 。试验结果还表明,接种食细菌线虫能显著(p <0.05 )促进细
菌以及土壤酶活性。总之,食细菌线虫和细菌的交互作用可能促进土壤中菲的降解。
关键词: 菲;食细菌线虫;恶臭假单胞菌;土壤酶活性
中图分类号: S154.38+ ;X171.5
-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 ,PAHs ) 解有很明显的促进作用[5 7] 。例如,在 BTEX (苯、甲
基金项目:国家环保部和江苏省环保厅项目(江苏省污染土壤调查)资助。
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一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苯环结 苯、乙苯、二甲苯统称)烃类饱和的池水底泥中,原
[1] ,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可通过食 作者简介:井永苹(1982—),女,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土壤环境污染修
合在一起的化合物 生动物不仅可以大量存在,而且与细菌数量存在固定
物链等途径分配到生物体内。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污染 的比例关系,表明细菌和原生动物的交互作用可能与
[6] [7]
呈日益严重的趋势,在某些重污染区,其浓度也可达 烃类的生物降解有关 。此外,Mattison 等 研究发现
到数百毫克每千克。菲因具有一个“湾”区(bay region ) 原生动物纤毛虫对多环芳烃的降解有很明显的促进效
和一个 K 区(kregion ),使其成为多环芳烃的典型代 应。由于土壤食细菌线虫与原生动物有类似的食性,
表物,因此以菲作为底物研究有重要意义。 所以基于上述原生动物的研究结果可能也适用于土壤
[8]
环境中菲的去除途径主要包括挥发、光氧化、化 食细菌线虫,不过现有的研究却几乎没有涉及 。
学氧化、生物积累、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