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司法认定难题的研究.docVIP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司法认定难题的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司法认定难题研究 Research on judicial determination problems of Infringement of citizens personal information crimes 作 者 姓 名: 指 导 教 师:  王艳玲 陈世伟 副教授 西 南 政 法 大 学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内容摘要 公民个人信息是反映一个人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职业等一切与特定个人存在 紧密关联的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新增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 将侵犯个人信息的行为纳入刑法规制,但由于相关司法解释尚未出台,司法实践中对该 罪的认定遇到了许多难题。本文试从司法实践的角度对认定该罪可能遇到的难题进行了 一些研究。全文共约 25000 字,除引言外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概述。该部分在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立法 背景作了简要叙述后,讨论了该罪的犯罪客体,分别指出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所侵 犯的主要客体和次要客体,同时指出公民个人信息被侵害后所涉及到的其他权利。 第二部分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对象——公民个人信息的界定。该部分首先简 要介绍了国外对公民个人信息的界定,讨论了国内理论界存在的争议,明确定义了公民 个人信息的涵义及其范围,指出死者个人信息应受到刑法保护,并将关于胎儿的个人信 息直接作为胎儿母亲的个人信息依法进行保护。 第三部分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主体认定。该部分明确了出售、非法提供以及 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自然人和单位犯罪主体,指出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 罪的自然人犯罪主体是包括国家机关在内的六种单位以及其他与国家机关等六种单位 性质相同、具有公共职责或提供公共服务功能的单位或机构的工作人员,其单位犯罪主 体则是能够合法收集、掌控公民个人信息的一切单位;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自然 人犯罪主体是一切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同时,任何单位均 可构成本罪的犯罪主体。 第四部分是出售、非法提供、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行为方式解读。该部分对 出售、非法提供、非法获取方式的具体内涵进行了认定,指出非法泄露、非法公然发布 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属于非法提供,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的方式包括以敲诈勒索、抢劫、 抢夺、骗取的方式获取,同时指出收买、收受行为也属于非法获取。该部分还对行为人 在出售、非法提供、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过程中采取某些方式而触犯其他犯罪的情况 进行了说明。 第五部分是司法实践中关于“情节严重”的认定。刑法作为最后的保障法,只处罚 1 违法性与有责性达到值得科处刑罚的程度的行为,该部分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情节 严重的标准进行了界定,指出认定本罪应综合考虑的因素是:出售、非法提供、非法获 取公民个人信息后所造成的后果、侵犯信息的数量、侵犯次数、行为手段等。 关键词:公民个人信息;个人信息权;犯罪主体;行为方式;情节严重 2 Abstract The personal information of citizens is a reflection of a name, gender, age, identity, occupation and all information which closely related to a specific individual. “Amendments to the Criminal Law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7)”provides for criminal infringement of citizens personal information, making the invasion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into Criminal Law regulation. But because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has not yet been issued,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judicial practice. The paper, jus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judicial practice, tries to make some research on problems that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of recognition of the crime. Besides the introduction, the text consists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