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一章 地理概貌
第一节 甘肃缘起
甘肃省以甘州(张掖)、肃州(酒泉)而得名,简称甘。因本省大部在历史名山
陇山(主峰名六盘山,海拔2945m)以西,公元前280年的周代(秦昭襄王二十七
年)在省境始置最早的郡级政区“陇西郡”。唐代始置当时全国最大的道级政区“陇
右道”(古代以西为右),因此历史上又以“陇右”作为本省特称,简称 “陇”。
甘肃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早在旧石器时代(距今约250万年~1万年)就
有人类在甘肃广袤的大地上繁衍生息。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外地质地理与
考古学者,先后在本省的黄河与长江流域以及河西内陆流域诸河谷阶地上,均发
现过较多的史前人类的文化遗址。特别是境内的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
祥地之一。至新石器时代 (距今约8000年~4000年),省内各民族的文化已相
当发达,因而留下了一大批彩陶与细石器共存的文化遗址。发育在黄河流域的仰
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两个系统,在省境泾渭河谷、河湟谷地、洮河、西汉水二至三
级阶地以及河西走廊绿洲区皆有很多发现。所不同的,是本省新石器文化与黄河
中下游相比,具有显著的特征和不同系统,因此有人将之列为黄河上游的史前文
化类型,以突显其在中国史前文明及考古学上的重要地位。如距今7800年到5000
多年前的秦安县大地湾遗址所发现的殿堂式建筑群、烧制陶器的窑址,彩绘绚丽
的陶器和陶器上的刻画符号,表明当时的甘肃居民已创造出了使人惊叹的远古文
明。1923年于临洮县马家窑发现的马家窑文化,反映了距今5000到4000年前
甘肃地区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发展阶段,证明以农业为主兼及畜
牧、渔猎和采集的多种经营已是当时社会经济的重要特色,因之被称为甘肃型仰
韶文化。这些史前文化,彩绘陶器出土数量庞大、造型精美、色彩鲜艳,使甘肃
赢得了“彩陶之乡”的美称。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甘肃曾是我国与欧洲、中亚、西亚、南亚各国和各民族
,
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是 “丝绸之路”的主要通过区,在保存
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传播西域文化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本省现有汉、回、藏、
1
东乡、土、裕固、满、保安、蒙古、撒拉、哈萨克、维吾尔等10多个民族,共
同在这块土地上生息。2007 年全省总人口约为2606万人,居全国第21位。人
2
口的平均密度为60人/ km 。人口分布很不平衡,东多西少,80%的人口居住在
黄河以东约占全省1/3的土地上。与我国东部地区相比,本省属地广人稀之地。
第二节 地理位置
2
甘肃全省面积40.74万km (不含未定面积),在目前全国各省区中,仅次于
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及四川六省区,居第7位。省境轮廓似哑铃
状,两头较大,中部狭长。整体西北-东南走向,东西延伸达1655km,南北宽530km。
地理坐标位于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 (图1.1)。
东接陕西,省界部分以近南北走向的子午岭与六盘山南段为界,部分横越秦岭及
泾、渭、嘉陵江诸河谷;南邻四川,主要以黄河河曲段、岷山主脉及其东南延伸
的摩天岭为界;西连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靠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
自治区,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
图1.1 甘肃省地理位置
一、祖国版图的地理中心
就自然景观而言,地球上的各个部分都有其特色,不能互相取代,也难分优
2
劣。但一般来说,领土辽阔的国家会拥有较多独特的自然景观。甘肃拥有45万
平方公里的土地,远不如新疆等省区,但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却拥有多样的独
特自然景观。
一般地理文献习惯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五省区合称西北地区,
但事实上,我国大陆部分的地理中心位于甘肃中部兰州市区。根据1∶600万中
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测算,大块陆地的几何中心大概在 103°25ˊ,北纬35°47
ˊ,恰落在兰州市域。由兰州向国境最遥远的东北极东部 (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汇
流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00284.pdf VIP
- 新高一,第一次月考反思总结-高一上学期主题班会课件.pptx VIP
- 22-23年九上《道德与法治》期中试卷.pdf VIP
- 国开(SC)-安全原理-第4次形考作业-学习资料.docx VIP
- 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 GB14886-2016.docx VIP
-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doc VIP
- 六年级语文质量分析语文工作总结PPT.pptx
- 2025至2030中国增塑剂(塑化剂)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智能学习环境构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2025民营经济促进法与案例讲座课件PPT.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