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例说.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夕例说安徽鲍亚民每到农历七月七日,号称「中国情人节」的七夕,便成为有情男女期待的盛会,希望在这一天,共渡浪漫的夜晚,如同天上的牛郎织女渡过银河相会,有情人终成眷属!一、乞巧节、女儿节与女节七夕的名称,大约在晋朝时确立。   当时出现了很多以「七夕」为题的诗赋,周处《风土记》也记载七月七日夜,观星祈愿的风俗。   沿至南朝,又逐渐形成七夕穿针、乞巧的习俗,如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云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谕石为针。   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彩线穿针本是女红之事,喜子蜘蛛结网,也很像妇女纺织,因此穿针乞巧的习俗,无疑是以织女所司的女红之事,做为节日活动,并且藉此以乞求巧慧、巧艺。   七夕的名称也别称乞巧节、巧节等,但有的地区更强调是属于女性的节日,因此也称为女儿节。   例如《天津志略》七月初七日,俗称牛郎会织女,闺人盛陈瓜果、酒饵,邀请女眷,作「乞巧」,曰‘女儿节’。   有的地区则将‘女儿节’省称为‘女节’。   可见这七夕的盛会,系以女性为主体,由这些闺中姊妹一同来祭拜属于她们的神祇,带有联谊、同乐的味道。   也因此湖北郧阳地区《房县志》有云,如果闺中姊妹祭拜织女,做「乞巧会」时,有男子潜窥,就会刮起怪风,称为「织女暴」。   这阵暴风,大概是对男子示警,不得干预女性专属的聚会。   二、穿针、染指甲与沐发从南朝始盛的七夕穿针习俗,后来又逐渐衍化为浮针、投针,也就是将针投入水面,观察针影的形状,以卜女红之巧拙。   河南开封地区《祥符县志》曾记载相当有趣的习俗;七月七日之午,妇女多乞巧。   以碗贮水曝烈日中,顷之水膜凝面,举绣针投之则浮,谛视水底针影,有云成物花鸟之影者为上,有成剪刀牙尺之影者为次,谓乞得巧,女伴相贺;其影粗如槌、细如丝、直如矢则拙矣,幼女尤忌,或至垂涕泣,其母每曲慰之。   这不仅使我们了解何谓得巧,也彷佛看到一群女性相与嬉戏,幼女的天真、母亲的慈爱,尤其彰显这乞巧会中的女性特色。   染指甲系流传在中国西南一带的七夕习俗,四川省诸多县志以及贵州、广东两地,也有此风。   例如四川绵阳地区《盐亭县志》七月七日为乞巧节。   童稚以凤仙花染指甲。   无庸置疑的,染指甲也是女性的专利,纤指蔻丹,熠熠动人。   这里说是童稚捣凤仙花的汁液涂抹指甲,让人不觉莞尔一笑。   妇女七夕洗发,也是特别的习俗。   在湖南、江浙一带,也都有此记载。   例如湖南湘潭地区《攸县志》七月七日,妇女采柏叶、桃枝,煎汤沐发。   而散文名家琦君的《髻》也提到其母与叔婆等女眷,都在七夕沐发。   这项习俗,大约和七夕圣水的信仰有关。   人们认为,七夕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银河水一样,具有洁净的神圣力量。   有的地方直接叫它天孙即织女圣水。   因此女性在这天沐发,也就有了特殊意义,代表用银河里的圣水净发,必可获得织女神的护佑。   245200安徽歙县二中鲍亚民

文档评论(0)

189****250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