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科技教师十一五培训科技人文课程-科学的比喻与隐喻.pptVIP

上海市科技教师十一五培训科技人文课程-科学的比喻与隐喻.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海市科技教师“十一五”培训《科技人文》课程 科学的比喻与隐喻 从赛先生,勾勒姆,弗兰肯斯坦怪物到机器人、克隆人 授课教师:王一方(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编审) 题记 ——科学是一辆极速赛车,但我们需要检查它的刹车和倒车性能,这是安全的保障。 ——科学发现的路径有时繁茂,有时荒凉,极少循着一个既定的方向前进,却常常可能导致无法预期也无法掌控的后果。 ——知识能轻而易举地用来为人类服务,但是当它同样轻而易举地被拿来反对人类时,知识的果实是否还会如此甜美? ——谁敢打包票,声称如同孙悟空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科学也始终处在人类理性的掌控之中吗? 赛先生:福祗之源 “五四”学者将科学拟人化,音译为“赛先生”,与“德先生”(民主)一道,成为新文化运动的精神旗帜,成为民族危亡中发奋图强、洗刷百年耻辱的超级手段,成为仅次于“革命”(夺权)的重要的救国道路,取得政权之后的人们更是将“赛先生”奉为战胜自然,谋福利、图发展的利器。也成为日常生活中一切正确、有智慧、有效率事物、观念、方法的别称。“赛先生”的意志成为社会的集体觉悟。成为人们需要匍匐于前的新的“神位”。 勾勒姆:双刃剑 在西方现代语境中,科学也有一个别称,叫“勾勒姆”(golem),其实,这是科学社会学家柯林斯的一个著名的比喻(一种隐喻),出自于一本叫《勾勒姆,大众应知的科学》。 英文词“golem”源自伊地语,依据公元4世纪的犹太教法典的记载,“勾勒姆”是指由某位亚圣(不是上帝本人)造出的“泥人”(不会说话)。上帝对他问话没有反应,就说:“你准是由我的某位同行造的,回归尘土吧。” 柯林斯书中的叙述是:勾勒姆是犹太神话中的创造物,某位超人(拉比)用泥和水,通过咒语和魔法制造出来的具有人的许多特征的活物,勾勒姆的突出特点是强壮有力,而且越来越强壮,它的本性无所谓善恶,一般情况下它服从人的指令,为人类服务,还可以保护人免受敌人的伤害,但是,它却很笨拙、莽撞、有时很危险,如果未严加管束,很可能以其卤莽而伤害造它的人。 隐喻的意义 回答“科学是什么”的命题,科学虽然反映了客观世界的规律,但它却是人为创造的,是被人这个万物之灵发明与发现、记录与解释的知识体系,被人所塑造的“勾勒姆”。(一切文化都是人为的,人文是被书写的、被阐释的、理解的),是人决定一定时期里要不要发展科学,怎样发展科学,优先发展哪种科学,是否要依据技术后果评估与社会伦理制度限制某种研究。 这种解读科学的方式不再要求去反思科学的抽象本质、科学方法的优劣,也绕过科学哲学与科学史的径路,而是直接描述发生过的故事,对科学做现象式叩问,(直接性、可靠性、优先性也是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原则) 案例:“冷核聚变”工程 “冷核聚变”工程,一个被妖魔化的“勾勒姆”,他心平气和地写道:“在冷核聚变中,我们发现了作为正常事物的科学。正是我们关于科学的形象需要调整,而不是科学自己的行事的方式。”一方面,它是普通核物理研究的一部分,是人类受控的“核应用研究”,同时它也是欢迎社会质疑与批评的科学与技术工程,因为它的失控后果会影响到全人类的生存,甚至还超出人类,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运行。 人类悲剧: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位于乌克兰北部,距首都基辅只有140公里,它是原苏联时期在乌克兰境内修建的第一座核电站。曾几何时,切尔诺贝利是苏联人民的骄傲,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安全、最可靠的核电站。 1986年4月26日当地时间1点24分,苏联乌克兰共和国切尔诺贝利(距首都基辅仅130公里)核电站发生严重泄漏及爆炸事故。事故导致31人当场死亡,上万人由于放射性物质远期影响而致命或重病,至今仍有被放射线影响而导致畸形胎儿的出生。这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核事故。外泄的辐射尘随著大气飘散到前苏联的西部地区、东欧地区、北欧的斯堪地维亚半岛。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受污最为严重,由于风向关系,约有60%的放射性物质落在白俄罗斯的土地。 数据 核爆炸导致8吨强辐射物资倾泻,相当于500颗广岛原子弹的爆炸当量 5万平方公里土地受到污染,20亿人受影响 直接死亡56人,20年后统计死于该事故的人数为9。3万,还将有3万人将死于核辐射所致的癌症,大约150万人将在各种辐射病中度过余生。 弗兰肯斯坦怪物,好奇与造孽 这是一个文学史的事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科学异化的反思,从而成为一个科学史事件。 作者:著名诗人拜伦的夫人玛丽 起因:郊游途中胡诌的“鬼故事” 故事的情节 沃尔登是一位追求科学新知,渴望极地探险的英国青年,他作为队长组织了一支探险队赴北极去探险航行,在冰原上巧遇了一位相貌丑陋的怪物人和科学家弗兰肯斯坦(他是“邪恶科学家”的缩影,他脱离“科学共同体”的监督和社会伦理的审视与评估,但凭着个人聪慧与好奇心的驱使,私下进行“造人”实验,结果酿成巨大的人类悲剧和终生的忏悔

文档评论(0)

seunk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