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反思,享受课堂——六册语文教后碎想.docVIP

用心反思,享受课堂——六册语文教后碎想.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用心反思,享受课堂——六册语文教后碎想 新的学期又开始了。当拿到第六册的语文课本时,我在思考一个问题:这一个学期,我将如何去面对我的学生?或者说是我的课堂将以怎样的面貌去面对我的学生?是草草地准备一下就去上课;还是把课堂当成我生命的一部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准备每一堂课,反思每一堂课? 已经教了十一年的书了,现在才真正拿出来面对这个问题,可以说晚了——因为已经十年过去了。十年来,上了约500多篇课文,2000多堂语文课。但在这么多堂语文课中,有几篇课文、几堂课我是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过的?我想除了公开课以外,剩下的应该很少了。大部分课,都因为种种原因,种种借口,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我就走进了课堂。那些课虽然多少也作过些准备,但扪心自问,这些课太缺少自己的思考了。因为缺少思考,所以在课堂上学生也缺少了一点真正的情感体验;因为缺少思考,所以自己想在课后写一点教后得失时,好像无“得”也无“失”。 但从我整个职业生涯来看,也可以说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因为接下来我还有三十年的教学生活。想到这一点,我想我心中已经有答案了:去享受课堂,享受生活——因为上课是每一位教师生命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管你愿不愿意,你必须接受。很高兴我在从教十一年之际,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敢干直面这个问题了——这应该是我成长途中的又一个重大转折吧! 晚上接到一个学生家长发来的短信,说恭喜我获得了(街道)“功勋教师”的称号,真为自己的孩子有这样的老师而感到骄傲。说真的,我为学生做的真的很少很少。像李镇西这样的老师都觉得亏欠学生的太多太多了,何况我呢?但我想,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弥补的。正如刘发建老师对我所说的:胜阳,在学生面前,可一点也马虎不得! (一) 翻开第一课《燕子》,读了几遍之后,我不知道该上什么,应该怎么去上呢?教了十年语文的我,突然变得茫然起来。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变高了,还是我真的不会上课了?跟同事开玩笑说,我上课是不是到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境界。我想当然不是,自己连“何谓山,何谓水”都不知道,离第一个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都差得远,怎么可能到第二个境界呢? 原本不想看教参了,但实在不知道这课该怎么去上,便只能“参考”一下了。看来自己还远远没有达到“不看教参,只把课文读几遍就能形成教学思路”的境界。浏览之后,理出了一些头绪:生字词要讲,重点句也要分析。再翻开《作业本》《词语手册》看看,根据里面的一些练习题,又确定了一些教学内容。最后想想,我是不是应该再讲点自己的东西呢?那些一般老师想不到的,不会去讲的内容。于是,我在书架上找出了课文《燕子》的原文《海燕》,同时也找了一些描写燕子的诗词,准备读给学生听,让学生感受一下在这些文学作品中燕子的形象。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破阵子》“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二首》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的《乌衣巷》“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宴殊《浣溪沙》 (4)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满庭芳》“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张可久《殿前欢》“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苏轼《送陈睦知潭州》 燕子,已不仅仅再是燕子,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融入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中。 在这个过程中,一个简单的教学流程渐渐清晰起来:1、板书课题,教学“燕”字。2、自由读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什么?3、教学生字词,完成《作业本》练习题一、二。4、教学第一小节,仿写。完成《词语手册》练习题。5、教学二至四小节,品读重点句,完成《作业本》的阅读题目。6、课外拓展:读《海燕》,介绍关于燕子的诗词。 (二) 按这个思路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当我尝试着让学生把《作业本》中的1、2两题练习在课内完成时,出现的第一个问题是学生的字都写错了,如“倦”、“演”、“聚”等等。出错的原因是因为我只讲了课文的认读生字,对于要求会写的字我没有范写、讲解。由此可见,哪怕是在三年级,生字教学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马虎不得。第二个问题是让学生在课内完成这两个练习题,感觉时间安排得不对:一是,学生对这些生字的认识还不够巩固;二是,因为不够熟悉,所以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比较费时。我想,若把这

文档评论(0)

波导手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