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五年制》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8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引起一系列的变化。Ca2+进入突触前膜使囊泡上重要的突触蛋白(突触素)发生磷酸化,囊泡从肌动蛋白骨架上解离下来,进而得以向前膜突触活性区移动,与活性区内的蛋白发生作用,如在Docking protein,也就是锚定蛋白的作用下与突触前膜接触和融合,释放出囊泡内的神经递质,完成胞吐过程。 * * 分布 3、多巴胺及其受体 Dept Physiology, TMMU 分布 受体 作用 黑质一纹状体 中脑边缘系统 结节-漏斗部 D1?D5 躯体运动 精神情绪活动 垂体内分泌功能 心血管活动 分布 受体 作用 中缝核 5-HT1 ~ 5-HT7 痛觉 精神情绪 睡眠 体温 性行为 4、5-HT及其受体 5、氨基酸类及其受体 (1)兴奋性氨基酸 分布:大脑皮层,脊髓背侧 受体:促离子型受体 KA受体 AMPA受体 NMDA受体 促代谢型受体 Dept Physiology, TMMU (2)抑制性氨基酸:GABA 分布:大脑皮层,小脑皮层 受体: 促离子型受体GABAA受体 促代谢型受体GABAB受体 (一) 反射与反射弧 四、反射弧中枢部分的活动规律 2.反射弧(reflex arc)的构成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 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1.反射(reflex) (二)反射的中枢控制 单突触反射(monosynaptic reflex) 多突触反射(polysynaptic reflex) 反射活动的中枢整合 腱反射(单突触) (三)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 突触传递过程 神经冲动→轴突末梢→突触前膜去极化→Ca2+通透↑→Ca2+进入突触小体→突触小泡向膜靠近→融合,释放介质→与受体结合→变构→离子通透↑→后膜兴奋或抑制 5. 对内环境变化敏感性 4. 节律的改变和后发放 3. 突触传递的总和 2. 中枢延搁 1. 单向传递 (四)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 由突触的结构决定 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 突触前神经末梢→突触后神经元 兴奋通过突触需消耗一定时间0.30?0.50ms 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 代谢的变化 离子浓度的改变 神经递质失活障碍 神经递质和受体结合障碍 1.突触后抑制(postsynaptic inhibition) (五)中枢抑制 (1) 交互抑制(reciprocal inhibition) (2) 回返抑制(recurrent inhibition) 由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轴突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在突触后神经元产生IPSP,使之发生抑制。 (1)交互抑制 通过兴奋中枢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而引起。 意义:保证反射活动的协调性。 (2)回返抑制 兴奋发出后,通过反馈回路,使原先发出冲动的神经元或邻近神经元的活动减弱或停止。 意义:运动或反射的及时终止。 2.突触前抑制 通过轴-轴型突触活动,导致突触前末梢递质释放量减少,在突触后膜上引起EPSP减小,不易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机制 轴B兴奋释放递质(GABA) 轴A部分去极化 轴A产生AP幅度↓ 轴A Ca2+内流量↓ 轴A释放递质量↓ 胞C EPSP幅度↓ 特征:是去极化抑制 突触前和突触后抑制的比较 3.突触后易化(postsynaptic facilitation) 表现为突触后膜的EPSP总和对兴奋性突触传递的容易化。 4.突触前易化 与突触前抑制具有相同的结构基础。 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发生在突触。突触有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种类型。 经典化学突触传递是电-化学-电过程。即突触前兴奋(AP)引起钙离子内流而使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产生突触后电位(EPSP/IPSP),经总和而使突触后细胞产生兴奋或抑制。突触传递具有“单延疲总敏”的特征。 Summary 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末梢释放,特异地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上的受体,引致信息从突触前传递到突触后的一些化学物质。ACh、NE、E是重要的神经递质,其受体具有多种类型,分布广泛。 中枢抑制是反射弧对调节输入信息的方式。有突触前抑制和突触后抑制。突触前抑制的本质是去极化抑制;突触后抑制有交互抑制和回返抑制。 突触传递过程如何,有何特点? 简述神经递质的标准。 中枢抑制有哪几种方式,各有什么生理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