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共29张).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票证中能看到当时存在什么问题?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 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 三遍哨子慢慢晃。 想一想当时农村生产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目的: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附注: 1966~1976年小岗村村民生活概况简表 全村有20户人,常年外出讨饭的有19户。 好年景 差年景 9两/天 2.8两/天 人均 口粮 人均 收入 0.11元/天 0.04元/天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目的: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增强农民生产自主权 “安徽这种状况的产生,不是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不是干部不干事,也不能说老天存心不帮安徽人的忙,根本问题在于极“左”路线的影响仍在继续。” ——黄璜(曾任安徽省委书记) 我们分田到户. 每户户主鉴字盖章. 如以后能干. 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向国 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牢刹头也干心. 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1979年秋,小岗大丰收,全队全年粮食总产量达6.6万公斤,相当于1966年到1970年的产量总和,卖给国家粮食12497公斤,超过政府计划的7倍;卖给国家油料12466公斤,超过国家规定任务的80倍。小岗农副产品收入47000元,人均收入由22元升为400元。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文革”时期凤阳花鼓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土地还家后,幸福生活万年长” ——1978年后凤阳花鼓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目的: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强农民生产自主权 2.实施 (1)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包干到户 (2)198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普遍实行 1980年,四川首先在广汉县进行了人民公社政社分开、恢复乡政府的改革试点。 198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40731万吨,比1978年增长了10254万吨,增长幅度为33.6%。这6年全国增产的粮食,相当于以前21年增长的粮食。 ——《邓小平时代》 改革前 改革后 所有制 生产方式 分配方式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集体生产 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 平均主义 按劳分配 人民公社 乡、镇政府 管理方式 土地公有 土地公有 “我们不能到处都紧张,要先把农民这一头安稳下来。……摆稳这一头,就是摆稳了大多数,七亿多人口稳定了,天下就大定了。” ——1978年陈云讲话 为什么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想一想: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经济体制变革或调整? 土地私有 土地公有 土地公有 土地公有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背景: 农村改革为城市改革打下基础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背景: 农村改革为城市改革打下基础 2.开展 1984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会场 1984年10月21日 《人民日报》刊登 材料:“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30多年前一段描述青岛电冰箱厂的文字 原青岛 电冰箱厂 这番话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生产经营局面?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背景: 农村改革为城市改革打下基础 2.开展 1984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3.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 青岛电冰箱厂实行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成绩、贡献大小,实行大平均,大锅饭,企业效益连年下滑,最后亏损达147万元。 1984年12月的一天,35岁的张瑞敏到任,他实行薪酬管理制度,“不同效不同酬”、“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危机感深入员工的心中。 你认为青岛电冰箱厂亏损的问题如何解决? 项目 改革前 改革措施 分配制度 平均主义 按劳分配为主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核心内容 一天,张瑞敏将库房里的400台冰箱拉出来全面检查,发现76台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工人提议将这76台冰箱低价销售处理。 张瑞敏说“我要是允许把这76台冰箱卖了,就等于允许你们明天再生产760台这样的冰箱”。接着,张瑞敏下令,将76台冰箱全部砸掉,“谁干的谁来砸”。 为什么张瑞敏敢于砸冰箱? 项目 改革前 改革措施 管理体制 分配制度 高度集中 管理体制 平均主义 按劳分配为主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核心内容 增强企业自主权 三年

文档评论(0)

ma98289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