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学富五车”的成语故事是怎么来的? 材料一:西汉时,东方朔想给汉武帝提安邦定国的建议,就用竹简写奏章,一下子用了3000多根竹简。东方朔面对这3000多根竹简发了愁,因为他无法拿动这么庞大的奏章,最后只好请了两位大力士抬进宫里去。据《史记·滑稽列传》说,汉武帝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才看完那一大堆竹简。 造纸术的传播 唐代,炼丹家们在炼制丹药时偶然发明的。 最早的记载见于孙思邈著的《丹经》,称作硫磺火法。 中国古代的火器一览 1、(2008年四川卷)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 A.造纸术?? ?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与火器 2、(2006年江苏卷)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西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隋唐时期发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枪 C.隋唐时期已经有了活字印刷术 D.宋代在航海交通上已普遍使用指南针 3、(2008年上海)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发明,下列发明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司南、纸、火药、活字印刷 B.纸、火药、活字印刷、司南 C.火药、活字印刷、司南、纸 D.活字印刷、司南、纸、火药 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和发展。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火药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指南针在地理大发现中起重要作用 是16-18世纪西欧社会性质变革的关键性因素,促进了西欧的社会变革。 ④思想:重政轻技的观念、重人文科学,轻自然科学阻碍了科技的进步。 总之,中国科技的发展,缺乏相应的经济基础以及必要的人才结构,所以,在封建社会末期直至近代,中国的科技领域逐渐丧失了独占鳌头,生机盎然的风度。 思考:为何四大发明对中国和对西方造成的影响大不相同? 对比: 火药:中国,做爆竹敬神;西方,做子弹御敌 指南针:中国,看风水;西方,航海 中医别名知多少 岐黄 岐伯,传说中的医家,黄帝的臣子。现存有我国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是《内经》,此书托黄帝与岐伯讨论医学,并以问答的形式而成,又称《黄帝内经》。后世称中医学的“岐黄”、“岐黄之术”,即源于此。 悬壶 《后汉书·费长房传》载,市中有一老翁卖药,悬一壶于市头。而他的药给人治病,每每药到病除,十分有效,引起人们的注意。结果发现这个神奇的老头,每到落市关门后,他就跳入葫芦里。古代医药不分家,就把“悬壶”作为行医的代称。一些开业医生也将葫芦作为招牌,表示开业应诊之意,后人称医生的功绩为“悬壶济世”。 再世华佗 华佗一次在途中,见有人出殡,他看见棺材缝里流出来的血,还像活人的血,于是上前救治,终于救活在棺材里假死的产妇,被人们誉为“神医”。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三国演义》说他能为曹操开头颅治其头风病。后人用“再世华佗”来赞扬医生的医术高明。 苍生大医 唐代药王孙思邈医德高尚,堪称医学界的典范。他在《千金要方》中写道:“若有疾厄(灾难)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怨亲善友,华夷智愚,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不得瞻前顾后,虑吉凶,护措身命。深心凄怆,勿避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成苍生大医。”后人对医德高尚的医生尊称“苍生大医”。 《东医宝鉴》申遗,“中医”如此这般成“韩医 ” 韩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的《东医宝鉴》被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事实上,《东医宝鉴》95%的内容均辑录自中医著作。 “像《东医宝鉴》这样的中医著作,在中国可以找出的与之平起平坐的著作不下于三五百本。”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何裕民说,这部书与《黄帝内经》、《伤寒论》、《本草纲目》等中医药典籍的地位根本无法相提并论。然而,一个事实是,地位远远高于《东医宝鉴》的诸多中医著作目前并未被列入世界记忆遗产。 论述这些话题的前提是,世界记忆遗产的评选机制是在西方倡议建立的,国人的文化自信与中国古籍的巨大价值当然未必就要靠这些所谓的“洋招牌”,但借此其实可以反思中国申遗体制与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以中医而言,早在2006年,中国便启动申遗,然而在中医药申遗面广量大,研究深度要求高,操作难度大;相反,韩国的做法则小处着眼,瞄准目标,并充分利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韩国人脉优势(有人戏称之“朝中有人好做事”)。 现代天文学关于彗星的图片 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 ——《春秋·文公十四年》 这是世界上关于彗星的最早记录。 彗星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