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什么是不良行为? ??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第十六条规定:“中小学生 旷课的,学校应当及时与其父母或者监护人取得联系。未成年人擅自外出夜不归宿的,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其所在的寄宿制学校应当及时查找,或者向公安机关请求帮助。收留夜不归宿的未成年人的,应当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同意,或者二十四小时内及时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在学校或者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第(三) 项规定未成年人不得有的不良行为“打架斗殴、辱骂他人”。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有一些未成年人性格好斗、脾气暴躁,遇到不顺心的事,可能大打出手,持刀害人。家长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要求自己的孩子不能随身携带有伤他人的器具,这是对孩子的关爱。 青少年阶段是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 这一阶段其模仿性极强,周围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很大。由于在他们周围同他们长期来往的都是一些有各种不良习气的人,所以容易染上好吃懒做、贪图享受的不良习气,从而使之逐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怎样看待容山中学的校规纪? 身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要懂法、守法、用法。以维护青少年的法律权利,以尽我们的应尽的义务,通过法制教育,懂得法律,用法律保护自己。 * 历年全国法制宣传日的主题 2001年的主题:增强宪法观念,推进依法治国 2002年的主题:学习宣传宪法,推进民主法制 建设 2003年的主题:依法治国,执政为民 2004年的主题: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 2005年的主题:人人享有法律 2006年的主题:落实“五五”普法规划,促进和谐 社会建设 2007年的主题: 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国 未成年人犯罪呈快速上升趋势,并且未成年犯趋于低龄化,未成年人团伙犯罪的占67.5%,信息时报报道,据有关数据分析,2000年14岁以上不满16岁的未成年犯为215人,2004年增至589人,年均增长率为19.2%,14岁以下的犯罪案例也明显增多。未成年人初次实施犯罪行为通常是在14岁,15、16岁越来越严重,其中在14至16岁初次实施犯罪行为的占81.6%,出现了“危险的14岁”的问题。 欣赏完这些漫画,你有何感想? 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一般都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 有一个从劣迹→违纪→违法→犯罪的变化过程 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是指违德、违纪、违法等越轨行为,也就是说,轻微违法或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 未成年人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 1、厌学,滋生不良行为。 2、好奇心的试探,引发不良行为。 3、放纵不良习气,产生不良行为。 4、无序张扬自我意识,发展不良行为。 主要是自我放纵和法律观念淡薄 。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将不良行为划为两类: 一类是不良行为; 一类是严重不良行为。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的未成年人不得实施的“严重不良行为”; (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二)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三)传播淫秽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四)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等行为; (五)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relaxing 阿毛的减肥 ? 违法行为,是指达到法定的责任年龄、具有责任能力的人实施的违背法律、法规规定的、有过错的、对社会有危险性或有害的行为。 什么是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按其性质可分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 ? 、未成年人犯罪始于不良行为 旷课、夜不归宿 ——易受外界侵害 打架斗殴—— 易产生违法行为 与品行不良的人交友—— 易近墨者黑 恪守“规矩”实际上也是在维护着自己的“自由”。任何“规矩”都不是单纯地为了限制谁的“自由”,而是为了维护每一个人的利益。学校的规矩也是这样,根本目的是为了保障每一位同学有一个求学的环境,“自由发展”。 犯罪的预防和矫治??? 1、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是预防和矫治 犯罪的基础。 2、增强法律意识,是预防和矫治犯罪的 保障。 3、坚持防微杜渐,是预防和矫治犯罪的 有效措施。 4、学会拒绝,是预防和矫治犯罪的良策。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92010083-A02-(金鼎 CoolMaster R410A2.0风冷系列室内机用户手册-触摸屏).pdf VIP
- 临床药物治疗学(暨南大学)临床药物治疗学绪论.ppt VIP
- 安全操作规程培训课件.ppt VIP
-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1(2学时) 幻灯片.ppt VIP
- 临床药物治疗学第01章_论精美生物医学.ppt VIP
- 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共识———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pdf VIP
-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研究进展.docx VIP
- 红楼梦之十二金钗完美攻略.pdf
- 智能配电网故障快速识别及处置方法的深度剖析与实践探索.docx VIP
- 《旅游企业财务管理》 教案全套 项目1--10 旅游企业财务管理概述---旅游企业预算管理.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