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讲义.docx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讲义 一、我国原始居民点的形成 1、伴随着人类社会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农业的出现形成了固定居民点。 2、城市的产生 1)工具由石器进化到金属工具,人类的手工制作达到较高的水平,并引导了进一步的社会革命。 2)?人类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即商业、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使社会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阶层,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 3)?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而产生的。 4)城市本身的含义就包括城与市双重意义:城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是交换的场所。因此城市应该具有商品经济以及防御功能的双重特征。 据我国考古发现了距今4000年以前的古城堡遗址。 我国最早的城市:大致出现于公元前3500-公元前3000年、原始社会后期、伴随原始社会解体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 城市的出现使人类的聚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城市逐渐成为一定地域范围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以外的广大地区为乡村,从此出现城乡差别。 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城市一直居于主导地位,推动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标志。 二、殷周时代的城市 1、夏:夏都为阳城;主要活动与今河南中、西部和山西南部地区;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为代表; 2、商:始祖契;有大量甲骨文、青铜器,记录了刻辞卜文,使中国进入了信史时代;多以亳为地名,南亳、北亳、西亳 等;主要在黄河下游地区; 3、西周:实行分封制(诸侯国);丰京、镐京为宗周;洛邑为成周。 4、 社会背景:冶炼技术、手工制作水平有了较大的进展;有了货币;创造了版筑技术 5、殷周时代的城市 郑州商城: 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城市遗址;包括城外郊区在内总面积达25平方公里的古代大城;平面近似方形;城墙为夯土墙,又厚又高;城市内外有宫殿、居民住宅区、制骨、制陶铸铁等手工业作坊、农民居民点及墓葬区。 殷墟(安阳小屯) 河南安阳西北部小屯村附近的洹河南岸,为晚期商代遗址;洹河两岸十余里的范围内分布有大量遗迹,有宫室、庙宇、住宅、坟墓、窖、地牢等。 周代的城市与城制: 城市三级:王城、诸侯城、都城;周代都城为丰京和镐京,丰镐二京为宗周。;周武王时期,由于政治中心在黄河上游,对于下游的商业中心不便统治,于是在周武王时期在洛阳附近建周王城,为成周。 1)殷周时代的邑、都、市、城、廓、国 邑:泛指所有居民点,奴隶主居住的邑为大邑,四野农夫居住的邑为小邑; 都:凡是有宗庙、君王统治者的邑称为都。 市:中等规模的邑设市,这时的市相当于墟、场等。 城:“筑城以为君”明确了城的功能,是为了保护君王统治,或设沟壑、或设夯土城墙,或设木栅栏。 廓:“造廓以守民”说明廓的功能是为了管理劳动人民;内为之城,外为之廓。三里之城,七里之廓。 国:在周代国与城意义相同。国在周代即“或”字,或字象形以戈守土,具有防御意义,而且国与城同义,体现统治阶级的权利。 2)周代的都城城制: 《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将人营国:建筑师丈量土地及建设城市 方九里:每边长为九里 旁三门:每边开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城内有九条直街九条横街 经涂九轨:是车轨的九倍,可并排走三辆车 左祖为祖庙 右社为社稷坛 市朝一夫:市与朝各方百步 《周礼.考工记》是春秋战国时期对周朝城市建设经验的总结。 周代城制具有择中思想,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儒家思想文化的精髓,都城的规模、形制要按礼制的等级,城市布局方正严整,讲求秩序、体制、等级、尊卑等,对中国古代政治统治中心性质城市的城制有重要影响。 殷周时期的城市特征: ①??城市政治强于城市经济,城乡差别不大; ②?没有完善的城墙防御设施,一般均为版筑夯土墙; ③?城内有完整的宫殿、宗庙及小型公建,公建占有一定的比例; ④ 城市功能不完全,公建、宗庙、居住地段之间有空白地段,无建设; ⑤市场在城市中不明显,手工业规模小,水平低。 四、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 社会背景 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也是中华文化形成和丰富的重要时期。 学术思想百家争鸣,商业发达,战争频繁使筑城与攻守城技术发展,形成了城市建设的高潮。 铁器工具出现并广泛运用于生产,标志着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 4)手工业、商业发展也促进城市的发展,城市的规模、数量增加,出现了不少商业都会。 2、城市建设 燕下都:河北易县,是现存战国最大的城市遗址。 城市位于两河所夹的河滩地带,分为内城(城)和外城(廓)两部分,设有版筑夯土城墙。 内城东侧设有城壕,内外城之间设城墙和运粮河,还有一定的防御功能。 3)城内还有一些利用天然土台筑成的夯土台,主要分布在内城的东北部区域以及内城北城墙的外围; 居住主要分布在内城和外城的南部,临中易河; 手工作坊主要分布在内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