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肠、肛管排气.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灌肠的并发症——肠粘膜损伤 发生原因 临床表现 预防措施 处理措施 1、患者精神紧张导致肛门括约肌痉挛。 2、使用不适合的肛管型号,肛管润滑不充分。 3、反复或强行插管。 肛门疼痛,排便时加剧;损伤严重时肛门出血或便中带血。 1、做好解释,取得配合。 2、根据病情选择型号合适、质地良好的肛管,充分润滑肛管。 3、动作轻柔,顺应解剖结构缓慢插入,遇到阻力可稍待片刻,嘱深呼吸。 1、立即停止操作。 2、肛门疼痛或出血者,报告医生处理。 灌肠的并发症——肠穿孔 发生原因 临床表现 预防措施 处理措施 1、患者有肠道疾病或肠道手术病史。 2、患者精神高度紧张、躁动。 3、采用肛管型号和材质不合适。 4、强行插管,导致肠壁穿破。 5、一次灌入液体过多,肠内压力过大。 突发腹胀、腹痛,体查腹部有压痛、反跳痛。 1、充分评估,有禁忌症者不宜灌肠。 2、选择型号合适、质地良好的肛管。 3、避免强行插管。 4、严格控制灌肠液的量和速度。 立即停止操作,报告医生处理。 灌肠的并发症——虚脱 发生原因 临床表现 预防措施 处理措施 1、患者全身情况差。 2、灌肠液温度过低导致肠痉挛。 3、灌肠液流入过快、量过多。 突发头晕、恶心、面色变白、出冷汗、脉速,甚至晕厥。 1、充分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合作及耐受程度。 2、灌肠液温度为39-41℃。 3、根据患者病情及耐受力调节灌肠液流速及量。 1、立即停止灌肠,让患者平卧,并报告医生。 2、吸氧。 3、快速建立静脉通路输液,嘱医嘱用药。 灌肠的并发症——水电解质紊乱 发生原因 临床表现 预防措施 处理措施 1.反复用清水或盐水等灌肠液灌肠时,大量液体经大肠粘膜吸收。 2.灌肠后排便异常增多,丢失过多的水、电解质致脱水或低钾、低钠血症。 中毒者早期表现为烦躁不安,继而嗜睡、抽搐、昏迷,体查可见球结膜水肿、脱水,患者诉口渴,皮肤干燥、心动过速、血压下降、小便减少等。 1.全面评估患者的身心状况,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老年或小儿等患者尤应注意。 2.清洁灌肠前,嘱患者合理有效的饮食(肠道准备前3-5天进无渣流质饮食),解释饮食对灌肠的重要性。使患者配合,为顺利做好肠道准备打好基础。 3.灌肠时可采用曲膝体位,便于吸收,以减少灌肠次数。 1.腹泻不止者可给予止泻剂、口服补液或静脉输液。低钾、低钠血症可予口服或静脉补充。 2.观察神志变化。 3.留陪人,落实防跌倒宣教。 【相关链接】禁忌及体位 大量不保留灌肠肝昏迷者禁用肥皂水灌肠,以减少氨的产生 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水钠潴留患者禁用生理盐水灌肠 慢性细菌性痢疾病变部位多在直肠或乙状结肠,取左侧卧位;阿米巴痢疾病变多在回盲部,取右侧卧位。 肛管排气法 【概述】 将肛管从肛门插入直肠以排尽肠腔内积气的方法。 【护理目标】 排出肠腔积气,减轻腹胀。 【护理重点步骤】——操作要点 1、插入深度:15~18cm 2、保留时间≤20min 3、溶液瓶3/4满,延长管另一端在液面下 4、需要时 3~4 小时后再次排气 操作流程 -核对、解释 -用物准备:弯盘、24-26号肛管、石蜡油、手纸、系带水瓶、引流管、玻璃接头、胶布 (提示:一次性灌肠袋可一物二用:分为肛管、水瓶) -准备体位:左侧或仰卧位 -连接排气装置 -戴手套,润滑肛管,插管、固定 -观察排气情况及病人状况 -拔管 -操作后处理 【护理结局】 1.患者及亲属对所给与的解释和护理表示理解、满意。 2.解除肠胀气,患者腹痛、腹胀症状消失 总结学习内容 概述 护理目标 操作流程 并发症的处理 护理结局 相关链接 参考文献 1、《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基础篇)第二版》 2、《新编护理学基础》 3、《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 灌 肠 术 肛管排气法 东莞市人民医院 李丽华 教学目的 1、了解灌肠、肛管排气的目的 2、熟悉灌肠的分类 3、掌握灌肠、肛管排气的操作流程及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灌肠术(enema)是将一定量的溶液通过肛管,由肛门经直肠入结肠的方法。 目 的 解除便秘 术前准备、 检查、 分娩前检查 高热降温 减轻中毒 区分几种灌肠方式 保留灌肠 灌肠法 大量不保留灌肠 不保留灌肠 小量不保留灌肠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