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式中文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影响和培训策略.docVIP

港式中文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影响和培训策略.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港式中文對普通話水平測試的影響及培訓策略 作者:余京輝 香港中文大學 普通話教育研究及發展中心 發表於:第三屆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學術研討會 (2007.5月) 刊登於:《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增刊, 中國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 提要 : 本文通過蒐集大量語料,分析“港式中文”,這一亞中文體系的特點,並結合普通話水平測試理論,說明“港式中文”對香港地區部分考生的影響, 其“分數含意”與內地考生存在差異。同時分析成因,並提出相關的培訓策略。 隨着普通話水平測試離開中文主體區域(中國內地),我們必須注意環境變化所引發的問題。 关键词:香港,港式中文,普通話水平測試,書面語,分數含意,語言接觸,社會語言學,語言轉變 一、港式中文對普通話水平測試的影響 在香港的測試培訓班上,在水平測試的考場上,經常聽到這樣的語句: 過年我們都要说吉祥的说话。 一生人里面,我做过几份工。 我每一年過年也去黃大仙。 我們有留意到天气的變化。 多數人並不知道自己錯了。而當筆者指出他們的錯誤時,學員會說:報紙就這麼寫的!以前的中文課本就是這樣寫的! 是啊,打開香港中小學課本,很容易找到這樣的語句: 今天是母親節,姊姊走近媽媽的身旁,送上自己畫的圖畫。 每到星期天,我也會很開心。 小朋友,你要是不想牙痛,就應少吃甜的食物。 如你還不起牀,便會遲到。 我們有關心別人嗎? 小明今日又給老師罵了。 我的脊背很疼痛。 昨日,爸爸帶我們遊公園 。 9. 城巴從傾瀉而下的屯門公路俯衝一段……我衣衫筆挺坐在冷气公車裏…… (資料來源:香港小學教材,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新亞洲出版有限公司、現代教育研究社) 在水平測試應試講座上,筆者要求學生給“村子”配一個量詞,結果連續二十六個學員説“一條村子”。同樣,當學員聽我説:到現在為止,沒有一個人對時,學員都現出驚訝的表情。如果你看看下面的資料,你也許可以理解為什麼學員們這麼驚訝了。 女童居於首都雅加達大約百五公里外的一條村,星期二在西爪哇省一間醫院不治,(星島日報) 2006年8月 17日 星期四 印尼蘇門塔臘一條村有7人出現禽流感病徵,正接受治療。(明報) ) 2006年8月 2日 星期三 黎巴嫩警方指,以軍空襲南黎一條村,導致21名平民、30人受傷。(明報) ) 2006年7月 19日 星期三 (注:‘星島日報’和‘明報’都是香港公認的編輯水平最高的報紙,是香港中小學向學生推薦,學校代訂的報紙。) 有見於此,筆者從香港的報紙(特別挑選了公認的編輯水平最高的報紙)、大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學中文教科書、政府宣傳品、大型公共交通公司告示、香港考試及評核局文件等資料中,挑选了若干句子,測試學員對非規範詞語的判斷力,及對常用規範詞語的接受力(見附件一)。測試過程如下,選取三個班(見附件二),讓學員先行判斷、改正,然後再就各別“語點”全班舉手投票(接受、不接受、沒把握),統計數據見附件三。附件一各語言點中,除了“千把塊錢”、“够不着”、“打保票”、“敞篷车”是規範語之外,其它都為不規範詞語。數據直接反映的現象是,不規範的語言點接受程度高。考生在普通話水平測試考場上也經常説這些詞句。 結論一:香港中文獨有的表達方式    香港中文書面語體系裏存在一系列獨特的表達方法(筆者稱之為:獨有的成分),由於被香港社會普遍接受,使那些在香港接受教育的考生在普通話測試中,出錯而不自知。這是考生出錯的其中一個來源。 在普通話水平測試準備課上,每當讀<必讀輕聲詞表>及<兒化詞表>時,一定有學員問:“老師,‘把子’、‘板子’、‘彆扭’、‘簸箕’、‘眨巴’、‘柵欄’、‘褂子’、‘痞子’、‘鑷子’……是什麼意思?”還有“‘找茬兒’、‘包干兒’、‘冒尖兒’、‘落款兒’、‘提成兒’、‘快板兒’、‘打鳴兒’、‘火苗兒’、‘火星兒’(學員答:是不是地球的鄰居,火星人的家鄉。)、‘圍嘴兒’……是什麼意思?”這需要花不少時間挨個兒解釋。(學員又問:“‘挨個兒’是什麼意思?”)。很快,筆者發現,不同班別學員問的詞語是相同的,因此我開始統計。結果是,輕聲詞表里约24.8%的詞語需要解釋詞意(或學員的理解有偏差),而“兒化詞表”里48.6%的詞需要導師解釋。另外,水平測試朗讀作品裏出現的某些詞彙,學員也不理解,例如“降解”、“氟利昂”、“板結”、“洪涝”、“酒釀”、“蛋清”等等。 對於第一項(朗讀單音節詞語),學員經常説:這些詞語,不要説普通話,粵語怎麼説我都不知道,更不明白它們的意思。例如:“擤”、“硅”、“拽”、“抻”、“揪”、“炕”等等。 再有,這些大江南北都普遍接受的規範詞語,在香港卻不被認識。例如“够不着”、“打保票”、“敞篷車”、“倒班”、“榔头”、“改錐”、“穿小鞋”(學員語:小孩穿小鞋。)、“林海雪原”、“鎬頭”等等。而<普通話水平測試用普通話與方言常見語

文档评论(0)

xyl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