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古诗两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夜书所见》教学设计.doc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古诗两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夜书所见》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古诗两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准确地认读多音字“挑”,能用简洁的文字概括诗文的主要意思。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抓关字词等方法,体会诗歌的意境、诗人的情感,并背诵诗文。 3、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培养热爱家乡、珍惜亲情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文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在读中有所感悟。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营造诗境。 (出示课文插图) 师:上课之前,老师先要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幅图,在这幅图中,你们看到了一些什么呢?哪位同学来说说。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南宋的时候呀,有位大诗人——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夜晚,他外出散步,见到了我们这幅图上的情景,可他竟只用了短短的几十个字便把这幅画生动地表现出来了,同学们想不想读一读呢?(板书课题) 二、 初读诗文,理解诗题。 1、 齐读课题。 2、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一首诗《所见》,回顾一下,“所见”是什么意思呢?指名回答。(所看到的。) 3、 师:至于这个“书”字,我们先来给它组组词。(看书) “看书”中的“书”字是“书本”的意思,但是,把它用在题目里,和前后的词连接起来,它是不是这个意思?再齐读课题一次。 4、 想想,他和“所见”连接,这个“书”字还有什么意思?谁说? 5、 师:对,“书写”的意思,这就叫做一词多义,现在我们能完整地说说诗题的意思了吗?(生自由说) 6、 师:题目的意思弄明白了,现在请大家自由地将这首诗读两遍,第一遍读的时候结合拼音、注释把字读准,第二遍要把诗句读通。 7、 请一生读。(指导多音字“挑”)。 师:刚才这位同学读得很流畅,很通顺,但诗是有节奏、有韵律的,如果你能把诗的节奏和韵律读出来,就一定能把诗读得更好听。现在请同学们听范读,画出诗歌节奏。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学生练读、齐读。) 三、抓住字眼,感悟诗意。 1、“夜书所见”,作者写的都是自己所看到的景物,那他都看到了一些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诗文,把他看到的景物划出来。 2、告诉老师,作者看到了一些什么? 交流: (1)“梧叶”(板书) 师:对,有梧叶,那梧叶怎么样呢?把这句诗再读一读。生读。 师:“萧萧”指的是什么? 生:风声。 师:写风的声音很多,最常用的有哪些?(呼呼)现在我们把“呼呼”这个词放到诗中间,来对比读一读。 课件出示:①呼呼梧叶送寒声。 ②萧萧梧叶送寒声。 读出来什么了吗?(凄凉、悲伤) 师:是啊,在诗歌的开头,作者就营造了一种孤寂的氛围。萧萧秋风吹着梧桐树叶,吹在风中人的身上,送来阵阵寒意。如果当时站在这风里的是你,结合插图,想像一下,面对这萧萧的风,看着漫天飞舞的梧叶,你会产生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生:思乡之情。 师:带着你的感悟把这两句诗读一读。跟他有共鸣的同学一起来一遍。 师:这就是作者所说的“动客情”,这个客就是指的是——诗人自己。 (板书“动客情”) 师:现在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结合诗境,把第一二句再来体会体会。 (2)“儿童”“促织” “篱落一灯明” 师:除了梧叶,作者还看到了什么?齐读诗歌三四句。 生:儿童。(板书) 师:那么儿童在—— 生:捉蟋蟀。 师:来,把第三句读一读。 师:老师在这里琢磨,把这个“知”字换成“见”字应当更好啊,你们认为呢? 生:不对,因为他没有亲眼看到的,他只是猜想到的。 师:看来这一句话作者写的是自己的所想。那他到底看到了什么?才会有这种猜想呢? 他看到了—— 生齐读:夜深篱落一灯明。 师:夜深人静的时候,在萧萧梧叶下,一伙儿童与蟋蟀嬉戏,此情此景老师无法用语言表达,请大家边看图,边想象,读诗歌三四句,想想作者联想到了什么? 生:他想起自己也是这样捉蟋蟀的。 师:此时此刻,那篱落边的小孩子仿佛就是—— 生:童年时的他自己。 师:他此时此刻的心情又会怎样?生议。 师:从这里我们其实也可以看到诗人在前两句中“动”了的客情;看到儿童们玩蟋蟀,他又一次“动”了客情,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和童年。 吟诵诗文,再现诗情。 1、师:所以,“动客情”就成了全诗中的中心词。全诗从头到尾都融进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我们要抓住这个中心词更好地用心去感受这种感情。请再读一遍,看能不能读出这种感情? 2、生:(静思细读)。 3、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味。 师:(观察生读后)你们都在认真读,很好。不过,有的读得太快了,有的声音太高了……。你想,诗人当时一个人很孤单、很苦闷,思乡心切,情绪低沉的呀,声调要缓慢些。这首诗就是要把诗人“想家”(乡愁)的感情、味道读出来,读得浓浓的。再自由读,看谁读得最好? 4、生:(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