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可译不可译.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英语格律诗歌的 可译性与不可译性 08本3第07组 引语: 英语格律诗翻译在中国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期间,很多人把大量的英语诗歌介绍给国内读者,并在此基础上升华出相应的理论,并从多个角度不断使之成熟、丰富。 今天我们主要从这些不同的理论主张入手,探讨诗歌的可译性和不可译。 主要内容: ?一、英语诗歌翻译的历史 ?二、诗歌的不可译性 ?三、诗歌的可译性 ?一、英语诗歌翻译的历史 英国诗歌自19世纪后半叶才开始被介绍到中国。这一百多年的英文诗歌翻译历史可以被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864-1917) 第二阶段(1917-1949) 第三阶段(1949-1966) ? 第四阶段,文革以后。 第一阶段(1864-1917) 严复很可能最早把英文诗歌翻译成中文的中国人。在他的《天演论》,他翻译了丁尼生的长诗《尤利西斯》的一部分以及蒲伯的《人道论》。他用韵文的形式来翻译原诗。他的译作精致典雅,韵律和谐,这和传统的中文诗歌相一致。因此在当时很受欢迎。虽然他只是在接受西方思想和文化的时候,轻轻地碰了一下诗歌翻译,但是他的几首译诗对那时的文化圈产生了很深的影响,激起了人们把英文诗歌翻译成中文的兴趣。 在这一阶段,在诗歌翻译成就比较大的包括:辜鸿明,马均武,苏曼殊,胡适,梁启超等等。 ? 那时有翻译诗歌有三种明显的不同的方式,一是苏曼殊用传统的五言体翻译,二是马均武用七言诗翻译,三是胡适用散文体的逐词逐句翻译。 苏曼殊(1884-1981),他的成就斐然。他翻译的拜伦诗集有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对当时的年轻人。他还翻译了雪莱的一些诗歌。他的译诗用词典雅,音步和谐,读起来就像中国的古典诗歌。 ? 马均武(1882-1919)第一个翻译出完整的《希腊颂》。他的译诗充满了悲怆和愤怒,赢得了当时批评界一致的广泛的称赞和赞扬。 ?胡适(1891-1962)是用白话文翻译诗歌中国第一人。他认为,马均武的《希腊颂》有错译之处,而苏曼殊的译文晦涩难懂。 ?这个阶段只是个人在兴趣或政治需要的基础上零散地翻译了诗人的作品,诗人局限于拜伦和雪莱等几位与传统斗争的诗人的有限的几首作品上。而且也只是局限于这些诗歌的介绍 。 第二阶段(1917-1949) ?在这个阶段,人们更多地关注早期的英语诗歌。译者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只是单纯地翻译诗作品,而是更多地介绍诗人的生平、思想、艺术主张等方面全面地翻译。 这段时期的主要代表有郭沫若,闻一多,朱生豪,梁遇春,朱湘,梁宗岱,周煦良,徐志摩,刘半农,孙大雨,梁实秋,成仿吾以及杨周翰等。除了重译以前翻译过的诗歌外,很多其他像莎士比亚、弥而顿、济慈、白郎宁夫妇,布莱克等诗人的作品也逐渐被翻译过来。其中,无论在数量还是成就上,莎士比亚作品翻译上取得的成就最大。 ?这时,已经不再模仿传统的中文古典诗歌去翻译英语诗歌。在强调运用中文诗歌规则和形式的同时,也注意保持原作和译作的一致性,以保留原作的魅力。 这个阶段在实践方面最大的成就莫过于朱生豪(1912-1944),他以一人毕九年之力翻译了31部半莎士比亚的诗剧,他的译本至今还被奉为经典。? 在这个阶段很多诗人和翻译家提出了很多翻译理论,对翻译理论建设的重视大大加强。其中,最重要的是闻一多。?闻一多(1899-1946)在他的《诗的格律》提出了诗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音尺》理论,即后来的“音顿”。而孙大雨在他的诗歌翻译中,一直忠实地实践着这个理论。 第三阶段(1949-1966) ?这17年外国文学翻译在中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成熟主要指两个特点: 1,这个阶段出版的翻译诗歌的高质量和多数量。 2,有了成熟的翻译理论。不论是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译诗都比较好第传达了原诗的美。闻一多的理论进一步发展,在这个阶段有了成熟的“音顿”理论,以卞之琳为代表。 第四阶段,文革以后。 ?文革结束随着改革开放,英文诗歌翻译这个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阶段。这个阶段有四个显著的特点。 1,译诗的选择丰富多样。之前的译诗大都局限于拜伦、雪莱、济慈等一些大诗人,而对其他诗人关注不多; 2,在这个阶段,翻译已经开始上升为一个学科,一门艺术,诗歌翻译在中国文学翻译界赢得了越来越高的地位。可以从杂志书刊上出版发表的各种学术论文上得到见证; 3,诗歌翻译一般都是在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4,翻译理论多面开花,百家争鸣。黄杲忻在他的《坎特伯雷故事》的序中就他翻译的理念说:现代汉语中,节奏以“顿”为单位,一个顿大多由两三个汉字组成,与英语中由两三个音节构成的音步在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