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李白 《把酒问月》 青天明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 对月的发问,是人类探索宇宙奥秘、思考人生哲理的开端。一般情况下,面对自然或宇宙,人易产生渺小、短暂继而悲伤。比如: 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李白《把酒问月》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第四章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赏析 诗人由江月联想到人生:人生代代相传、无穷无尽;惟江上明月年年相似、万古长存。进而发出感叹:今天,我们在这里看到明月,不知在我们身后,它又在等待何人?长江后浪推前浪,奔流不息,一去不回头。此景让人无不感叹人生易逝、唯江月永存。这两章借景抒发了诗人自己之感。 翻译 人生代代无穷无尽,江月永恒却年年相似。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流水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在永恒的人类、永恒的明月、永恒的流水面前,一个人的生命只是瞬间,人生易老啊!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翻出新意: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这样,“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诗人以群体生命的延续回答了这个令人类永远感伤的宇宙命题。 哲理的角度—— 写江月待人,实际上是写月下的人在等待。也许是漂泊的诗人自己在等待见到家中的亲人,也许是家中的亲人在等待远出的诗人赶快回家。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抒情的角度——相思 第五章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赏析 悠悠远去的白云,不禁让读者想起崔颢《黄鹤楼》颔联第二句“白云千载空悠悠”,暗喻游子离家远去而又行踪不定,自然而然地引出青枫浦上的愁客(游子)。“不胜愁”渲染了小船上游子的愁云惨雾、相思情愁。“何处相思明月楼?”以妻子(思妇)的相思来反衬游子的倦客愁,既节省笔墨,又给读者留下回味无穷的余地。“明月楼”以物代人(游子之妻):思妇。正如曹植的《七哀诗》:“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翻译 天上白云一片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在离别的青枫口不胜忧愁。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异乡漂泊呢?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思念漂泊异乡的游子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白云飘忽,象征行踪不定;常比喻游子 。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枫”“浦”在诗中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 托物寓情 “白云一片去悠悠”与“谁家今夜扁舟子”白云与扁舟子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不胜”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漂浮不定 不尽。突出了思妇的相思断肠之愁苦已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 何处相思明月楼? “谁家”“何处”二句互文 ,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 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 第六章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赏析 这里写思妇想念游子的情形十分别致,那一轮可爱的明月总是照在她的妆镜台上,似乎想要安慰她,但是思妇见月,更增加了悲苦。月光无处不在,玉户帘上是月,捣衣砧上是月。她想把捣衣砧上的月光拂去,又想把帘子卷起来,以便把上面的月光卷去,可是这恼人的月光“卷不去”,“拂还来”。“卷不去”和“拂还来”明指月光洒在门帘和捣衣砧上,暗指思妇的愁思无法排遣,反衬出游子的离愁别恨。 翻译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闺房中的门帘卷不走月光,捣衣砧上拂去了月光但它又已回来。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1)拟人手法,写出月光游移不定的动态。 (2)赋予月亮人的灵性,它似乎也为思妇而伤心、对她怜悯,不忍离去。 赏析“徘徊”一词的表达作用 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那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 第七章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赏析 船上的游子和楼台上的思妇都看到那轮明月,虽互相思念却彼此音信不通。于是,思妇的极度思念化为幻想:希望化作一缕月光,飞流到亲人身边,去抚照远方的亲人。但这不可能,于是幻想委托雁儿、鱼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