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身份下女性对抗性别偏见的回应行为.PDF

双重身份下女性对抗性别偏见的回应行为.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理科学进展 2019, Vol. 27, No. 6, 1–8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DOI: 10.3724/SP.J.1042.2019.001 双重身份下女性对抗性别偏见的回应行为 崔佳蕾 崔丽莹 (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上海 200234) 摘 要 偏见不是一种单方面的社会心理现象, 而是偏见持有者、偏见对象、旁观者等多方相互作用和共同 建构的结果。当女性在作为受害者和旁观者两种不同身份时, 她们对性别偏见持有者的回应既有相同之处, 也 存在着一些差异。压力应对模型和对抗偏见反应模型可作为适应女性双重身份下对抗偏见的两种解释模型, 在面对偏见持有者时, 不同身份下女性对性别偏见的回应行为主要受到乐观、代价/ 收益、痛苦水平和女权主 义等因素的影响。未来研究应进一步聚焦对抗性回应行为的效度争议、对内隐性别偏见持有者的干预和拓展 想象接触的替代作用。 关键词 偏见; 性别偏见; 旁观者干预; 对抗偏见; 女权主义 分类号 B849:C91 近些年, 以女性群体为对象的性别偏见一直 着双重身份, 她们既是性别偏见的受害者, 有时 以不同的形式存在, 像一些影视作品中营救计划 也会成为他人遭受性别偏见的旁观者, 在不同身 失败总是归因于一个“傻白甜”女性角色的干扰; 份下女性的回应行为是否存在差异?本文通过对 多数爱情故事中女性角色总是柔弱的, 等待着无 已有文献进行梳理, 从性别偏见和回应的分类引 所不能的男主角拯救; 女性瘦身塑形产品广告大 出女性对抗偏见行为的解释模型, 着重分析双重 肆鼓吹“S 曲线”, 被客体化的女性价值取决于她 身份下女性回应偏见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 以及 达到“迷人女性”要求的程度; 成功男人模式投射 未来的研究方向。 出的对全职太太家务劳动的轻视……经历过多的 1 回应性别偏见的发生机制 性别偏见会给女性自身的心理和生理带来许多的 负面后果, 如焦虑和抑郁情绪、更低的社会自尊、 1.1 性别偏见的分类 体像困扰(Body Image Disturbance), 甚至会导致 性别偏见(Gender Prejudice)是基于社会性别 心脏性疾病(梁瑞, 王葵, 陈楚侨, 2017) 。 分类, 偏见持有者认为偏见对象群体拥有更低的 偏见并非一种单方面的社会心理现象, 而是 社会地位的一种态度(Brinkman Rickard, 2009) 。 偏见持有者、偏见对象、旁观者等多方相互作用 作为两个容易与之混淆的概念, 性别歧视(Sexism) 和共同建构的结果(程永佳, 杨莉萍, 2017) 。近年 是指偏见持有者不平等地、带有攻击性地对待特 来, 性别偏见研究的重心逐渐从偏见持有者视角 定对象( 曲映蓓, 辛自强, 2016; Hammond, Milojev, 向偏见对象、旁观者视角偏移, 更多的研究者尝 Huang, Sibley, 2018), 它是偏见态度的行为表现。 试探索女性作为偏见对象或旁观者在经历性别偏 换言之, 性别偏见是心理性的态度倾向, 而性别歧 见后, 如何对偏见持有者做出直接对抗的主动性 视是行动上的具体反应; 同属于心理层面, 基于 行为及其产生的积极作用(Kaiser Miller, 2004; 性别的刻板印象(Stereotypes)是指人们对不同性 Brinkman, De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