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原理考试资料(整理版).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名词解释:10个 1. 德育目标的序列:把同一目标中不同层次的德育要求按程度不同的学生道德发展的需要,合理组成一个承前启后、相互照应的目标体系。 2. 澄清反应法:主要是指教师对学生的言行作出反应,鼓励他们进行积极思维,以澄清其理解能力、感情、抱负、态度、信仰,检查其生活、行动和思想。 3. 德育隐蔽课程:在正规德育课程计划之外,并非教师有意设计但却对学生的道德发展产生积极促动与影响的道德教育内容。 4. 公正团体法:旨在通过改变学校的道德气氛以形成一种集体协作、共同负责的精神并建立一种有利于集体发展和学生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方法。 5. 品德意应能力:是个体面对道德情境而形成一定的道德意向、道德态度并推动道德行为的能力。 6. 三维结构说:班华认为,一切品德的形成都通过人的心理活动,一切品德的心理结构都包括心理内容维、心理形式维和心理能力维,每一维都有自己的亚结构,个体的品德是这三种要素的有机统一。 7. 德育的个体享用功能:乃指通过德育过程使个体实现自身的道德需要与愿望,以从中体验到某种满足、快乐、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与愉悦的功能。 8. 德育:乃是教育者依据教育对象品德生成的规律,将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教育对象的道德认识并引导其外化为道德实践,以实现其道德人格的自主建构和价值引导的教育活动。质言之,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 9. 道德讨论法:(道德两难论法)又称为新苏格拉底法(the new-Socaratic approach ),是旨在引导学生就典型的道德两难问题进行讨论,以诱发其认知冲突、促进其积极的道德思维和道德判断发展的教育方法。 10. 道德能力:个体处理道德意识与道德活动及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并对自身活动予以调节和支配的一种能力,包括道德认识能力、道德意应能力、道德控制能力、道德决策能力等成分。 11. 德育过程:以促进学习者品德的生成、完善为目标,教育者和学习者共同参与的双向互动的教育活动过程。 12. 明示法:直接地、外显地通过学习者有意识的心理活动而发生影响的道德教育方法。 13. 情感陶冶:即通过设置教育情境以使学生获得道德成长和情感熏陶的一种教育方法。 14. 母爱式关心途径:以关心者与被关心者的关系为教育过程中的基本人际关系,以关心学生的人类之爱参与教育对话,并创造机会使学生在关心活动中学会关心,是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教育方式。 15. 所谓个体道德社会化:就是个体通过接受教育以学习自身生活其中的社会所积累的道德知识、技能、观念和规范,将其内化为个人的品格和行为,并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 16.补:八条目 四主德 涂尔干 五爱教育 知识即美德 柏拉图 二.简答题:5个 (一) 如何理解体谅关心模式的道德教育观 1. 学校道德教育应满足学生与人友好相处的基本需要 2. 道德教育的基础和核心是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 3. 鼓励学生试验各种不同的角色和身份,促进其成熟的社会判断和行为 4. 注重榜样的道德感染力的教育作用,反对高度理性化的道德教育方法 5. 教育即“学会关心” (二) 试述价值澄清模式的道德教育观 1. 反对向儿童灌输没有为公众认可的价值内容 2. 重视理智和思维在儿童价值形成中的作用 3. 价值澄清的过程是价值教育的中心 4. 坚持价值的经验特性、反对普遍的道德原则和价值原则 5. 反对价值教育中任何灌输的方法与企图 6. 教师在价值澄清过程中处于“中立”地位 (三) 如何理解爱国主义 1.为什么爱国? 人之为人的天然要求;情感依恋与身份认同。国家与个人利益关系的一致性; 2.爱什么样的“国”? (1)祖国:无条件的义务、责任,祖国无论贫富、盛衰,都是自己赖以生存的凭靠;(2)国家:有条件的理性选择,只有真正代表最广大民众的利益、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生活愉悦的国家才值得人们去爱。 爱祖国是一个普遍的原则(不能存疑),爱国家则是一个政治原则(是可以选择的)。 爱国主义≠国家主义。 3.爱祖国的什么? (1)爱祖国的过去(爱祖国的现在爱祖国的将来 (2)爱祖国的内容:自然实体维度人文实体的维度政治经济实体的维度( (3)合理的爱国主义必须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情怀。爱国主义是相对的。 4.在我国,爱国主义是一种“主义信仰”,难以转化为学生具体的行为规范。爱国主义不能单靠德育工作者,而应诉诸全部人文课程和全体教师的努力。 (四) 如何理解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发展的共同特点与发展趋势 1. 反对灌输是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共同呼声 2. “主知主义”是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主要支撑 3. 道德相对主义在理论上被普遍接受 4. 形式主义道德教育理论由盛及衰 5. 道德教育理论研究趋向“多学科整合” (五) 如何理解德育的文化功能 1.德育的文化功能乃指,

文档评论(0)

ma98289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