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弥漫性轴索损伤.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弥漫性轴索损伤.ppt

2.双侧大骨瓣减压效果好点。“冠状瓣”双侧骨窗均不容易开得很大,减压效果不好,甚至有部分脑组织嵌顿在骨窗处,形成切口疝,加重了颅内高压;为兼顾双额叶脑挫伤,我经常是扩大冠状切口,或者将双侧大骨瓣切口在中线处相连。两侧同时开颅,近乎同时剪开脑膜可以有效的防止脑膨出的发生。 3.骨窗做大,做低,颅底坏死组织要清除,但电凝要少用,一般脑组织上出血压迫就可止血。 4.术后强力脱水,并使用白蛋白、血浆等。特别要注意营养以及水电解质的平衡。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弥漫性脑肿胀病因 弥漫性对称性全脑肿胀的直接原因: (1)全脑血供血氧障碍; (2)全脑血管自我调节机制障碍。 弥漫性脑肿胀病因 具体来说的病因有: (1)癫痫的持续状态或者癫痫的频繁发作引起脑缺氧,尤其在小儿很容易发生; (2)颅脑外伤后弥漫性轴索损伤(有时CT见不到挫伤灶和微小出血点),多为剪切力性脑损伤; (3)少量SAH诱发全脑脑血管痉挛; (4)心源性:如一过性心脏骤停; (5)肺源性:弥漫性肺部病变;通焕气障碍 (6)血液源性:急性亚硝酸盐中毒; 弥漫性脑肿胀手术 对于无血肿占位效应此类的病人。 (1)双侧对称性大骨瓣减压术; (2)一侧大骨瓣减压加对侧对称性小骨瓣减压术。 双侧大骨瓣手术 方法如下:根据病人术前CT脑肿胀的程度,脑池、脑室闭塞的程度,脑挫裂伤是否广泛的程度,硬膜下血肿分布的情况及双侧颅骨骨折、脑挫裂伤的情况判断术中发生脑膨出的可能性,可能性大者,术前要设计双侧大骨瓣切口,平卧位全头消毒,中间分割铺巾,垫肩先作占位大侧,若硬膜张力很高,悬吊硬膜后先不剪开,包扎后转头,对侧垫肩作对侧去骨瓣减压.暴露硬膜并悬吊,不剪硬膜。再转向对侧剪开硬膜清除血肿和挫伤脑组织,彻底止血,关颅,再转头处理对侧后关颅。虽然术中不断转头垫肩,但处理起来减压充分,从容不迫。有一点需说明,在对侧去骨瓣后一定不要剪开硬膜,待占位大侧(首开侧)处理好关颅后才能剪开,因为大多脑中线对侧移位明显,若先剪开硬膜处理对侧则移位更大,这样对脑子有很大损伤。 二:呼吸道管理相关问题 神经外科 杨刚 化痰、利痰 1.多次少量饮水,缓冲气道干燥,稀释痰液; 2.增进营养; 3.湿化气道,雾化吸入,化痰药物; 4.抬高床头,体位引流。 翻身拍背 翻身拍背时,将指掌卷曲成覆碗状,五指并拢,掌指关节屈曲呈120°角,指腹与大小鱼际肌着落,运用腕关节用力,自胸廓边缘向中心(由外向内)由下向上有节奏地叩拍病人的背部(另外嘱发病的人深吸气)。叩击时,力量要适中,过轻效果差,过重病者不能忍受。另外,要注重观察病者面色及吸气状况,以免窒息等。 吸痰条件 只有那些多痰,经过适当化痰治疗还无法咳出痰液的病人,或者出于紧急气道处理的需要,才用吸痰管作气管内吸痰。 未行气管插管或气切患者 吸痰要点 操作要点: A 吸痰管应经鼻道进入,而不是口腔。难度差别很大的。 B。半坐卧位,头高约45度角,比较容易进入。 C。吸痰管要先润滑好。估计管尖近至咽喉时,观察胸部起伏,在吸气时(声门开放)迅速把吸痰管插进去。 吸痰时间不应超过15秒。 如见病人呛咳反应或有痰液吸出,是成功的标志。 常见问题 呕吐处理:口腔如一只杯子。仰卧时杯口在上,杯底在下,如果呕吐,则发生误吸难免。所以,呕吐时要将“杯子”放平或朝下,使呕吐物排出来。即可将头或转侧,或直立,或面朝下。 心率减慢心跳骤停,多与缺氧与迷走神经受剌激相关。拔出吸痰管,给氧后一般可以很快恢复,如有必要,常规CPR。 常见问题 最重的是,整个过程一定要保证够的供氧,随时观察病人生命指征(HR,SpO2),如有严重不良反应,迅造速仃止操作,对症处埋。 对于新生儿,操作相当不同.没有经过专门训练,最好别做。 气管插管或气切患者 吸痰要点 首先 痰液不是匀质的,其中会有大小不一的痰块,会对吸痰效率产生影响。 其次 不论是气管插管还是气切得病人,在吸痰过程中吸痰管经过的路径是不平整、不光滑的,可能会有痰痂、增生粘膜、松散的上皮等障碍。 第三 使患者出现咳嗽这一第二动力,有效帮助吸痰。 具体方法 1.插入时解除负压,退出时才加上负压(插入时和退出时都要适当的旋转吸痰管)!即使在很浅的地方看到痰也不加负压吸。 2.尽量深插 当然是为了刺激咳嗽,利于排痰。当然,对于气道痉挛极为严重的患者此点不宜。 3.倒退、旋转、负压 :粘膜损伤难以避免,但这样确实是最小的。在吸痰时,倒退的速度比前进的速度快,我想这还是与软管和着力点位置有关,再加上旋转,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与非平面接触时间,又可多角度吸痰。 附:神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