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评价——鉴赏作品的形象授课人:李旭.pptVIP

古代诗歌鉴赏评价——鉴赏作品的形象授课人:李旭.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诗歌鉴赏评价 —— 鉴赏作品的形象 授课人:李 旭 古代诗歌鉴赏评价 —— 鉴赏作品的形象 2003年高考《考试说明》: ?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 。 【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古代诗歌鉴赏评价 —— 鉴赏作品的形象 一、初步理解诗意,扫清鉴赏障碍。 注:①这首诗是宋之问流放钦州途经大庾岭时所作,大庾岭在今江西大庾,又名梅岭。 ②阳月,即农历十月。 ③陇头梅:语出南朝梁时诗人陆凯的诗句“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 题大庾岭北驿 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题大庾岭北驿》 阅读思考: ①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②诗中的“至此回”说明了什么?“江静”、“林昏”描绘了怎样的景物特点? ③ “应见陇头梅”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初步理解诗意,扫清鉴赏障碍。 3.破译典故 2.抓住关键词 1.阅读标题注解 4.联系作者生平、思想、创作风格 ①概括诗歌的内容: 王维:《山居秋暝》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杜甫:《登高》《蜀相》《客至》《旅夜书怀》 元稹:《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柳宗元:《渔翁》 陆游《书愤》《示儿》 ? ②标识诗歌类别: 李白《赠江伦》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赠(送)别诗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席上见赠》 李白《越中揽古》 咏怀(古)诗 杜甫《咏怀古迹》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二、鉴赏诗歌形象,品味诗歌意境。 1.形象 意象 意境 形象:诗歌的形象往往指诗中的景物和人物,更多的是指诗中所描绘的景物,而形象又常常蕴藉了作者的感情,体现了人物的精神风貌。 意象:诗中所描绘的物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景物。 意境:由多个意象组合而成,是意与境的统一。 古代诗词中作者常常借助于一些有特定含义的意象来表达感情,我们称之为特殊意象。比如: 柳——惜别、挽留 黄鹂、喜鹊——欢快、喜悦 松竹梅——坚毅、清幽 鸿雁、征帆——思亲、漂泊 菊——隐逸、顽强 乌鸦(寒鸦)——荒凉、阴冷 牡丹——富贵 杜鹃(子规)——哀伤、悲痛 莲——高洁 蟋蟀——怀故、思乡 玉壶——纯洁 骏马宝剑——杰出人才 月——思乡、怀人 斜阳——荒凉、破败 秋——愁情、别绪 望春草——情丝牵连不断 黍离、麦秀——昔盛今衰 ? ———— 中国古代特有的民族心理和文化艺术心理 2.品味诗歌意境,感悟意境的传情效果 ①把握意境的色彩、色调。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 注:该词作于元丰五年十二月,作者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期间。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②想象联想,寻找跳跃的意象间的联系 4。鉴赏思维的一般规律: ① 整体感知,“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② 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和联想。 ? 主

文档评论(0)

喵咪14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