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麦类作物学报 2000, 20 (2) : 73~ 77 
Jou rn a l o f T r it iceae C rop s 
                   (    ) 
文章编号: 1009104 1  2000   
                      小麦族内的核质互作研究进展 
                             刘 春 光,    吴 郁 文,     侯 宁,     张 翠 兰,     张 炎 
                     (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植物细胞和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 10 1) 
                                                                           (   ) 
        摘 要:    本文从核质基因型互作、细胞质与染色体组互作、细胞质与染色体 片段 互作和细胞质基因与细 
    胞核基因互作 4 个层次综述了小麦族内核质互作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其对小麦遗传学和遗传育种学的拓展, 提 
     出了小麦族内核质互作研究的重点领域——核质杂种的遗传变异、新型核质杂种的创制和杂种优势利用, 并展 
    望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前景。 
         关键词:   小麦族;    小麦;   核质互作;     杂种优势 
         中图分类号:     S 5 12. 1.  435.  2    文献标识码:  A 
                                                                            [ 1 ] 
     在小麦族内, 栽培小麦的野生亲缘物种具有丰富的细胞质遗传多样性  ,  目前已有 100 多个种的细 
                                                                                        ( 
胞质通过核置换回交的方法向栽培小麦转移, 这不仅拓宽了小麦品种改良和杂种优势 包括核质杂种优 
                                ) 
势和细胞质雄性不育杂种优势 利用的遗传基础, 也为族内的细胞质遗传、核质互作遗传关系和多倍性 
种的遗传起源研究奠定了基础[2, 3 ] 。鉴于野生亲缘种已成为小麦品种改良的重要而又宝贵的基因库, 核 
质互作研究的深入以及由此使人们对核质关系理解的深入, 必将推动核质杂种有益遗传变异的更加广 
泛的利用研究。本文拟在综述小麦族内核质互作研究进展的基础上, 评述和展望核质互作研究对小麦遗 
传学和小麦遗传育种学研究的拓展与理论意义。 
1 核质杂种小麦中的核质互作效应及其表达 
                   (  ) 
1.  1 核质基因组 型 的互作 
                 (   )                                                                      ( 
     核质基因组 型 互作研究主要是以稳定遗传的同核异质系和同质异核系之间的性状 包括形态、生 
                               ) 
理、生长发育、花粉育性等性状 比较分析展开的, 通过异源细胞质效应和核质互作效应体现出来。 日本 
学者 K ih ara  和 T sun ew ak i、保加利亚学者 P an ayo tov、美国学者M aan                曾在这方面做过较为系统的工 
作, 发现了诸如细胞质雄性不育、雄蕊心皮化、延迟抽穗、无胚粒、产生单倍体及双生苗、低温斑叶化、生 
长弱化、成熟前穗发芽等一批表现出明显核质互作效应的性状变异, 其它如单株有效穗数、千粒重、抗赤 
霉病和白粉病、抗盐性和愈伤组织诱导等也存在广泛的核质互作效应。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庞杂, 报道也 
较多, 核质基因组互作的总体特点是核质互作效应的有无与大小因具体的核质组合和性状而不同。如同 
     2                                                     2                                    [4 ]    2 
属      型细胞质但核基因型不同的普通小麦核质杂种                                   26 表现出光周期敏感雄性不育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