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交流的策略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数学课堂交流的策略 【摘 要】有效的交流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办法之一。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数学学科特点,通过丰富交流对象,拓宽交流途径,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交流方法,并引导他们对自己及他人的交流过程做出评价,从而增强交流的有效性,提高交流能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 有效交流? 运用? 引导 讨论 数学课堂交流的现状 长期以来受升学率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经常处于“师授生受”的状态。综观我们的数学课堂,往往呈现出这几种现象:(1)旁观现象:学生在讨论交流时,往往有部分学生怀着事不关己的态度,漫不经心地看着别人实验操作,看着别人发言,自己却不参与到活动中去。(2)学生交流只指向老师:有的学生在表达自己观点时,眼睛里只有老师,他所要交流的对象只有老师,这个课堂就是师生两人世界;有的学生在其他同学发言是仍高举小手“我,我,我”,整个课堂很热闹,但这只是表面现象,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交流。(3)中等生、学困生和优等生相比,缺少交流机会。因此,我们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些现象,必须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交流。 在数学课堂的交流上存在着如下的问题: (一)学生交流意识不强 陈荣芳曾对扬中市实验小学五年级的两个班的112名学生进行过问卷调查。问题之一,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如果遇到问题,你会怎么样?调查结果:1、自己思考,不让人知道的占52%;2、与同学讨论的占40%;3、请教老师的占8%。问题二,在讨论数学问题时你更愿意怎样?调查结果:1、提出自己观点的占42%;2、倾听他人发表意见的占40%;3、不与别人讨论,只考虑个人观点的占18%。这些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现在的小学生的数学交流意识是不强的。 (二)学生对交流产生心理障碍或交流恐惧 所谓的交流恐惧指的是个人对于和另一个人或许多其他人的真实或预期的交流相关的恐惧或焦虑程度。当被强迫交流时,高度交流恐惧的人倾向于不安,结果就是只要有可能避免就试图避免交流。 (三)传统教学中课堂交流的不足 有些教师错误的认为,只要在课堂上提出了大量的问题,学生都给予了回答,课堂交流就成功了。因此在课堂上会出现这样的场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有大于或等于三分之一惯性的举手,老师点名,先学生说给老师听,教师再把说的内容抛给其他学生,让大家思考其正确性,最后教师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补充、修正、讲解。整个交流过程其实都在教师的预设中,学生基本上是按着教师的思路在走,缺少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交流往往只是为了体现“交流学习”的理念,而在形式上“理念”一下。交流只是一种形式而不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且交流方式多为单向线形的师生间的一问一答式而不是多维互动。 (四)交流机会匮乏导致学生不会交流 原因一: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放不开,生怕学生听不懂、学不扎实,于是讲的更多。许多时候学生都是被动地接受,大部分学生没有发言的机会,即使有了发言的机会,只要稍稍一错,或者是没有在教师所拟定的轨道之上,教师就会立即打断,予以纠正。长此以往,致使学生不会交流。 原因二:是由于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教学任务比较重,40分钟的数学课堂,概念、例题和教师的讲授已经占去了大半的时间,还有练习的时间,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只能剥夺了学生交流的机会。 (五)做交流中的旁观者 学生在讨论交流时,往往有部分学生怀着事不关己的态度,漫不经心地看着别人实验操作,看着别人发言,自己却不参与到活动中去,像一个旁观者。中等生、学困生和优等生相比,更缺少交流机会。细心的教师会发现,在许多交流中,优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和交流,是交流的主角;中等生观望、附和、随大流;学困生则干脆不交流,仅做观众和听众。有人曾对72节课的全程录像进行调查统计发现:一节课中旁观率最低的是17.2%,旁观率最高的是37.8%。 (六)热闹的交流并不等于有效 有些课堂上学生举手发言积极,学生交流得似乎很热闹,教师教学时也似乎体现了“自主尝试——小组交流——全班反馈”的教学策略,老师也理解了各个学生的发言,问题是学生之间是否相互也都听懂了呢?有人曾在一节数学计算课后马上对学生进行了访谈,对教学效果进行了检测。结果,85%的学生表示只知道自己的算法,而不明白其他同学的;在练习时,仅有12%的学生会用两种或三种算法。从这个事实也可以清楚的认识到课堂上热闹的交流并不等于是有效的交流。 “数学交流学习”作为新课程的重要学习理念,已为广大一线教师所接受,然而,接受仅是一种认同,还没有真正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基于以上存在的种种问题,本人就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的交流学习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以寻求促进数学课堂有效交流的策略。 二、概念界定 本课题所指“数学交流”主要是数学课堂上的交流,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学生之间的交流、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和教材

文档评论(0)

文档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