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认识的本质和规律.doc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认识的本质和规律 目的要求:通过学习,使学员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认识的基本规定,正确认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其他哲学认识论的区别;弄清楚认识的过程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过程;认识真理的本质、客观性和价值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及真理与谬误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掌握和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即实事求是。 主要内容:   1、认识的本质和基础 2、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3、认识的真理性及其检验标准 4、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教学重点:认识的本质 认识的过程 真理 实事求是 时间授课:6学时 在前几章里,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本章我们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不仅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揭示了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认识论就是研究认识的本质和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它以前的认识论的本质区别是:它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论,使认识论成为真正科学的认识论。 本章共分四节即:认识的本质和基础、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认识的真理性及其检验标准和实事求是的认识路线。我们首先学习第一节。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和基础 本质说的是对象是什么的问题,探寻对象的本质,就是从静态的角度去考察对象是什么,如世界的本质、认识的本质、人的本质、社会的本质等等;规律说的是从动态角度去考察对象在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必然联系。研究任何一个对象,都得研究它的本质和规律,诸如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一、认识活动的构成要素 ▲人的认识活动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认识主体、认识客体、认识工具。●认识的这三个要素与我们在第二章第三节里所学的实践的主体、客体和手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要正确地揭示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必须先弄清楚认识的主体、客体、工具的含义和特点。 1、认识主体及其特点 ▲所谓认识的主体,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并从事认识活动的人。▲它有三个特点:第一,认识主体必须以实践主体为基础。在人类社会形成的初期,或者在人们的日常活动中,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混为一体,专门的认识活动尚未从实践活动中分化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认识主体直接就是实践主体。在认识活动特别是科学认识活动从实践活动中分化出来以后, 认识主体也仍然以整个社会的实践主体为基础。没有实践主体,认识主体就失去了生存基础 、认识课题和认识条件,也就不成其为认识主体。▲第二,认识结构和精神素质是认识主体的本质规定。只有具备一定的认识能力并从事一定认识活动的主体才是认识主体,如果不从事认识活动严格来说不能称其为主体,如果不具备认识能力也不能称其为认识主体。认识活动中需要一定的认识结构才可能进行认识活动,认识结构包括思维方式、科学知识 、价值观念等方面,它是在主体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但它一旦建立起来就成为一种相对稳定的框架或模式。人的认识活动总是表现为在原有的认识模式上去延伸并运用于将要认识的客体,主体的认识结构不同,对客体的理解也就会出现差异●。同时,认识主体的其他精神素质,即情感和意志,以及信念、理想、习惯、本能等各种非理性的心理因素,对认识也有重大作用,处在逆境的人的认识与处在顺境的人的认识会出现不同的认识结果。这些心理素质对人的认识能力的发挥和运用,起着导向、选择、激发和调节等等作用。这就是说,认识主体往往自觉或不完全自觉地按自己的观点、方法和标准,去认识客体、解释客体,使对客体的理解带上认识主体的烙印,从而使得对同一对象的理解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就是由主体的认识结构和精神素质造成的。例如,●面对断臂维纳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人认为这句诗是对●忠贞爱情的歌颂,有人则认为它表达了●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英雄的崇高精神。不仅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同一客体的认识会有差异,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环境和不同的自身状态下,对同一对象的认识也会有不同。例如,对商品经济,我们现在的认识和过去的认识就不一样,过去往往认为只有资本主义是搞商品经济的,现在认识到社会主义也要发展商品经济。有人也说过:20岁时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同40岁重听这部作品,会有不同的感受。对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少年时阅读,觉得好笑;中年时阅读,使人深思;老年时再读一遍,潸然泪下。这些都表明,认识结构和精神素质构成了认识主体的本质规定。▲第三,●信息联系的范围和信息交流的能力,是认识主体社会性的突出体现。因为实践是社会性的,所以认识活动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