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冠中-设计方法论-认识论(讲座版).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设计方法论—认识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柳冠中 2010·11·13 1设计方法论—认识论3.1 设计的复杂性——“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 (1)设计的复杂性 (2)设计的“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 (3)设计复杂性的根源:3.2 关于“人”的知识 (1)“经济的人”——理性与私利 (2)“文化的人”——语言与符号 (3)“社会的人”——群体中的个体 (4)生理与心理——人的身与心 (5)“以人为本”的设计成为主流思想 (6)设计需要综合“人”的全部知识3.3 关于“物”的知识 (1)复杂的“物体系” (2)什么因素催生了“物” (3)“物”的生命历程 (4)物生物灭 (5)物的信息3.4 小结 2设计方法论—认识论3.1 设计的复杂性—— “内部因素” 与“外部因素” “什么是好设计”?, 评价设计好坏的终极标准到底有没有? 如果有,是什么? 3设计方法论—认识论 “谁”来评价? 他的价值观? “存在决定意识”——他的“意识”形成的原因?即他所在的时代、社会环境、生活境遇、人际关系等等。 “功能主义”的价值观? “社会学”角度呢? ······ 4设计方法论—认识论(1)设计的复杂性: “马扎”与沙发都是“座”,可是“马扎”很显然没有沙发舒服, 如果用“舒服”作为评价标准的话,“马扎”就是个坏设计。 可是如果用“便携”作为标准呢?其实马扎是个伟大的发明。 ■ “舒服”——是针对特定环境的人群“需要”。 据说日本天皇会见客人的座位,椅面是朝下倾斜一定的角度的,这样,客人坐在上面个个都扶膝低头必恭必敬,如果坐在沙发上,很显然姿态一定不太恭敬。 5设计方法论—认识论 ■“意义”——是针对特定时代环境人群的 “坐”到“密斯椅”上,就会发现它并 不舒适,舒适性并不重要,而“座”本 身的象征性更重要。 坐在“密斯椅”上, 其实更多的是一种象征, 人们坐在了“现代设计” 上, 就象今天家里摆放明代官帽椅一样。 6设计方法论—认识论 ■ “物”其实是实现人的“目的”的——抽象目的与具体目的 手表、座钟、挂钟都是为计时的, 自行车、汽车、火车都是为移动的, 茶杯、纸杯、饮料瓶都是为盛水的, 板凳、马扎、沙发都是为休息的。 等等。 在这个层面上,可以说同类人工“物”都有着“共同的抽象目的” 但同类的人工“物”又有着很“不同的具体目的” 。 7设计方法论—认识论 8设计方法论—认识论 9设计方法论—认识论■在不同的时代,人们对同样的“事物”赋予了不同的意义,诉求着不同的目的: 沙发是“坐”在了“舒适”上; 马扎是“坐”在了“便携”上; 密斯椅“坐”在了“象征”上(目标也许是身份象征、回忆、怀旧、情感寄托等); 等等。 “衣食住行用”不仅仅是个生理需求的满足过程,还可能是心理的满足过程。 今天我们的生活正在复杂化的进程上高歌猛进。生活的图景正从黑白世界转向多级灰的世界。人们的需求开始“差异化”、“个性化”。10设计方法论—认识论(2)设计的“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 ■设计复杂性的社会背景: 多元的社会,看起来目标相同的物也变的多元了、模糊了、复杂了。这就是。为了弄清楚我们设计的目标到底是什么,设计师需要去深入的探求: 是什么人? 在什么样的情境下? 为什么需要? 有什么样的原因? 也就是把抽象的目的具体到某一个特定的语境下,这些相关的限定因素,我们叫做设计的“外部因素”。 11设计方法论—认识论 ■设计创造的是一种“关系” 只有明确了“需求——事”的相关“限定”因素,“物”才可能找到合理化的依据,找到评价的基点。 从抽象的“坐”—— 到限定下的“坐”—— 再到物化的“座”。 设计与其说是创造“物”,还不如说是创造了一种“关系”。沙发就是一种具体语境下的人与座的关系。12设计方法论—认识论 ■ 通过内部环境的组织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关系”——与设计相关的各个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内部环境代表了可能性,是一些可变通的方法或方法组合; 外部环境代表了限定性,是一组变化的参数。 一个设计问题可以表述为“通过内部环境的组织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我们可以进一步将设计问题约简为“外部因素”(人、时、地、语境)与“内部因素”(技术、材料、工艺、造型)等共同作用下的一个“关联性”系统——“事”(目标系统)。13设计方法论—认识论 设计科学可转化为对 “目标系统的确定”与 “重组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样两个侧面, 可进一步化约为:“目的——手段”。14设计方法论—认识论 15设计方法论—认识论16设计方法论—认识论■物的“适应性存在”——“目标系统”。 目标是抽象的, 而“目标系统”是抽象目标的具体化。 也就是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特定的文化、社会、人群为了达到“目标”所做出的适应性选择。17设计方法论—认识论 “目标系统”: 既包含了

文档评论(0)

renwofei8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