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说课稿.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事,下午好!我是来自富阳二中xxx,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第一课时,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A版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重难点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五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教材分析】 函数是中学数学的核心概念,核心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函数与其他知识具有广泛的联系性,而函数的零点就是其中的一个链结点,它从不同的角度,将数与形,函数与方程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基本初等函数及其相关性质,具备初步的数形结合的能力基础之上,利用函数图象和性质来判断方程的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从而掌握函数在某个区间上存在零点的判定方法,为下节“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和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地位至关重要. 【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新课标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结合以上对教材以及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之间的关系,学会函数零点存在的判定方法,理解利用函数单调性判断函数零点的个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类比——归纳——应用”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感悟由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能力与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严谨的 科学态度。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判定函数零点的存在及其个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探究发现函数零点的存在性,及利用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判别函数零点的个数。 【教法分析和学法指导】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 在教法上,我借助多媒体和几何画板软件,采用“启发—探究—讨论”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启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在学法上,我体会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因此我以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为出发点,着眼于知识的形成和发展,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精心设置一个个问题链,并以此为主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舞台。 【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上我将用九个环节来达成我的教学目标。 第一环节:牛刀小试、新知引入 问题1: 求方程x2-2x-3=0的实数根,画出函数y=x2-2x-3的图象;并观察他们之间的联系? ? ?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易得:方程x2-2x-3=0的实数根就是y=x2-2x-3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横坐标。 [设计意图说明]以学生熟悉二次函数图象和二次方程为平台,观察方程和函数形式上的联系,从而得到方程实数根与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理解零点是连接函数与方程的结点。 初步提出零点的概念:-1、3既是方程x2-2x-3=0的根,又是函数y=x2-2x-3在y=0时x的值,也是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1、3在方程中称为实数根,在函数中称为零点。 问题2:对于一般的一元二次函数和相应方程,这种关系是否成立? 几何画板动画演示 [设计意图说明]由特殊到一般,利用几何画板,学生从动态的角度体会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之间的关系。 引出函数零点的定义。 零点的定义:对于函数,我们把使成立的实数叫做函数的零点。 方程有实数根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交点函数有零点。 问题3:(学生独立完成)求下列函数的零点 (1); (2); (3). 对于(1)(2)两小题,学生容易求得函数零点,而第(3)小题学生则意识 到无论用代数还是几何方法入手,在不借助计算机作图的前提下,不易求得函数 零点。 [设计意图说明]借助这个练习题既巩固检测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 况,又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引出本节课题,为新课的教学作好铺垫 首先重温《小马过河的故事》 第二环节:生活实例、创设情境 问题4(观察下列两组画面,请你推断一下哪一组一定能说明小马已经成功过河?) Ⅰ Ⅱ 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答案,但大部分学生会发现第Ⅰ组能说明它已经成功地渡过河, 而第Ⅱ组中它就不一定渡过河。 [设计意图说明] 从大家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出发,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体会动与静的关系。 接着进入 第三环节:抽象实例、合情推理 追问学生 问题5:将河流抽象成x轴,将小马前后的两个位置抽象为A、B两点。请问当A、B与x轴满足怎样的位置关系时AB间的一段函数图象与x轴会有交点?并画出函数图像 通过类比,学生不难发现只要满足A、B两点在x轴的两侧这种位置关系就可以达到要求。同时这种位置关系可以用f(a)·f(b)0来表示。 [设计意图说明] 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合情推理,同时由原来的图形语言抽象成数学语言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