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论语》——兼谈中国传统文化和读经典.pptVIP

孔子和《论语》——兼谈中国传统文化和读经典.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孔子和《论语》 ——兼谈中国传统文化 和读经典 东南大学 陈 怡 序 一、孔子其人 二、《论语》其书 三、《论语》选读 四、余论:我心中的 孔子和《论语》 序二 读经典 1.《论语》——中国第一经典; 2. 读——读文本,认真读,用心读, 忌道听途说、一知半解; 3. 我读——读出自己的心得,读出自 己心中的孔子。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君德也。” 《易经·乾卦》 ● 什么叫经典? 中国的解释:作为典范的经书; “从丝为经,衡丝为纬。凡织,经 静而纬动”; 刘勰《文心雕龙》曰:“经者, 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 西方的理解: 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中定义: 一、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 四、一部经典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 五、一部经典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 六、一部经典是一本永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 七、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它们带着先前解释的气息走向我们,背后拖着它们经过文化或多种文化时留下的足迹; 八、一部经典是这样一部作品,它不断在它周围制造批评话语的尘云,却总是把那些微粒抖掉; 九、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我们越是道听途说,以为我们懂了,当我们实际读它们,我们就越是觉得它们独特、意想不到和新颖; 十二、一部经典作品是一部早于其它经典作品的作品;但是那些先读过其它经典作品的人,一下子就认出它在众多经典作品的谱系中的位置;经典帮助我们理解我们是谁和我们所到达的位置。 (元典) ● 为什么要读经典? 易中天说:我们为何读经典?经典就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著作。中国有句老话:“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所以读书一定要读最好的书,最好的书是什么?就是经典! 为什么?因为它们关心的问题是永恒的问题,如什么是人生,什么是幸福,什么是智慧,什么是永恒……这些问题永远回答不完。 如先秦诸子中,可以 在孔子那里读到一颗爱心,构建和谐; 在孟子那里读到一股正气,平治天下; 在墨子那里读到一腔热血,救助苦难; 在韩非那里读到一双冷眼,直面人生; 在老子那里读到生活辩证法; 在庄子那里读到艺术人生观; 在荀子那里读到科学进取心; 在孔、孟、墨、韩那里,读到人生态度, 在老子、庄子、荀子那里读到人生智慧。 ● 如何读? ? 先字面读,再深度读; ? 多次读,反复读,整体读,贯通读; ? 触类旁通读,下学上达读; ? 通读、选读,纵读、横读相结合; ? 读书与读人相结合; ? 六经注我、我注六经与以经注经相结合; ? 文字训诂与义理推断相结合; ? 温故知新与返本开新相结合 。 目 录 第一篇 学而 第十一篇 先进 第二篇 为政 第十二篇 颜渊 第三篇 八佾 第十三篇 子路 第四篇 里仁 第十四篇 宪问 第五篇 公冶长 第十五篇 卫灵公 第六篇 雍也 第十六篇 季氏 第七篇 述而 第十七篇 阳货 第八篇 泰伯 第十八篇 微子 第九篇 子罕 第十九篇 子张 第十篇 乡党 第二十篇 尧曰 三、《论语》选读 第二篇 为政(论政) 『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礼记·淄衣》:子曰:“夫民,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有格;教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有遁心。”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 欲,不逾矩。” 人生六阶段:志学,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从心。 志于学什么?志于道,据

文档评论(0)

seunk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