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院感染与标准预防;内 容 提 要;医院感染的定义;一、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医院感染来源;
指原来存在于肠道、口、咽、阴道等部位的正常菌群,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宿主患病、外科手术、应用抗菌药物、抗肿瘤化疗、激素等,致使机体免疫力低下,抵抗力降低,在机体其他部位造成的感染。;
指病原体来自于病人体外,如其他病人、病原体携带者、陪护、探视者、医务人员;污染的医疗器械和血液制品;病房设施等外环境。
这类感染可以通过严格的消毒、灭菌、隔离和屏障护理、手卫生等措施的应用达到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所以又可称为可预防性感染。
;无菌技术;一、无菌技术概念;一、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二)操作中保持无菌
1.不可跨越无菌区,防止无菌区被污染
2.用无菌钳取无菌物品,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便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3.一套无菌物品仅供一位病人使用,防止交叉感染。无菌操作中,无菌物品可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不可使用,应予更换重新灭菌。
4、无菌镊子干罐有效期为4小时,无菌镊子只可用作夹取无菌物品,不可用于换药和消毒皮肤,一但污染及时更换。
5、一次性无菌物品禁止重复使用。
;(三)无菌物品保管;手卫生;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的原则为:;二、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五、每月或每季度对医务人员手进行消毒效果的监测,怀疑暴发与医务人员有关时及时进行监测,并进行致病性微生物的检测。
六、手卫生合格的判定标准
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数应≤10cfu/cm2
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数应≤5cfu/cm2
七、手消毒液合计消耗量每床日不低于2ml
;;医疗废物管理;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医院污物的分类收集;2、医疗废物交接
正确分类、无混放。交接记录及时,医疗废物满3/4后封口,禁止放入公共走廊、水房、楼道内。
3、传染病及疑似传染病人、多重耐药菌病人产生 的生活垃圾放入双层黄色垃圾中按医疗废物处理
4、化疗产生的医疗垃圾用过的输液袋均应放入双层 垃圾袋中封口,按医疗废物处理。
5、医疗废物禁止私自买卖;标准预防与应用;标准预防概念;标准预防基本特点;标准预防操作原则;标准预防操作原则;标准预防操作原则;标准预防操作原则;标准预防技术;标准预防技术
(二)使用手套
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手上的细菌传至病人??
可以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传播??
;手套的种类; 标准预防技术;口罩的种类;标准预防技术;标准预防技术;标准预防技术;标准预防措施;标准预防措施;标准预防措施;标准预防技术;医疗废物锐器盒;标准预防技术;传播途径隔离技术;接触传播隔离技术;空气传播隔离;空气传播隔离技术;飞沫传播隔离;飞沫传播隔离技术;不同区域的隔离技术;其他隔离技术;医护人员职业暴露 与防护技术;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风险;医务人员的防护;使用防护技术及防护用品; 强化职业安全意识;常见的经血传播的疾病 ;体液中的HIV;职业风险---针刺伤;医务人员针刺伤安全防护;针刺伤后应急处理措施;职业暴露后报告流程;;职业暴露的防范与补救方法; 病人的防护; 职业暴露不属于职业病, 职业防护工作任重道远
谢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