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屠呦呦致敬发言稿.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向屠呦呦致敬发言稿   各位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我是来自408班的xx,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向获得中国首个诺贝尔奖的宁波中学校友屠呦呦致敬。   XX年10月5日,这是载入宁中史册的一天!这一天,XX年诺贝尔医学奖被宣布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她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将中医学推向世界,挽救数百万人的生命。这是中国科学家凭借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   屠呦呦,作为宁波籍科学家,也是宁波中学的1951届毕业生。她获奖的消息传遍了大江南北,我校也在得知获奖后的第一时间向屠呦呦校友发去了贺信。而我们,很荣幸地成为了这一段光辉历史的见证者。翻开宁波中学的简史《百十春秋》,在1951年高中毕业生的名单上,赫然写着屠呦呦。屠呦呦同窗人才辈出,有曾任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的王义遒、中科院院士石钟慈、少将童中杰、著名出版家傅璇琮、清华大学教授陈效中等人。   她留给昔日的同学和老师的印象是:为人很低调,经常上完课就回家,成绩也在中上游,并不拔尖,但读书很认真。而且只要是她喜欢的事情,就会努力去做。因此,或许我们中的许多同学在班中学习成绩并不拔尖,但是我们并没有理由放弃。或许我们现在没有多少可观的成就,但是一切都还只是开始。只要我们能够坚持,并且勇于探索,认真学习,那么有朝一日,诺贝尔奖也就不再是我们所不能及的高峰。   相比较于上个世界50年代的艰苦朴素,现在的宁波中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创新素养提升的平台,各大类选修课程、研究性学习和34个学生社团等,能够让我们在其中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在仰望前人的光辉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可脚踏实地去开创我们自己的未来。既然我们有能力去获得更高远的成就,我们就没有借口放弃奋斗。学习生活固然枯燥而繁复,但这是为我们今后人生打下基础的最好时刻,我们要抓住每一个前进的机会,也不能放弃至关重要的准备期。我们不仅要放眼广阔的地平线,也要去注意我们的每一个脚步,以及我们的前进道路。   作为新一代的宁中学子,屠呦呦的此番获奖在让我们感到振奋的同时,也在不断推动与提醒我们去进行更远的探索,去攀登更高的峰顶。她的这一份洞察力、视野和顽强信念,既是一个良好的典范,又是对我们更高的要求。固然,诺贝尔奖代表着这一领域的最高荣誉,但是我们需要更多的关注这之后的精神内涵。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我们并不一味追求诺贝尔奖,但是我们每个人有责任发挥自己最大的力量为这个培养我们的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前辈的路对于所有人来说不一定好走,因此我们每个人更应该去探索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探索自己的人生意义。我们也希望今后能有更多人走上世界的山巅,创造属于自己的历史。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xx,今天很荣幸能在国旗下讲话。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孜孜以求,坚持不懈向获得中国首个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屠呦呦致敬》。   屠呦呦这个名字相信同学们最近都不陌生吧,她的名字占据了各大新闻的榜首。XX年10月5日,诺贝尔医学奖被宣布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这是中国科学家凭借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她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1969年,38岁的屠呦呦参加了523项目,当时只是一位助理研究员,但是凭借着自己的勤奋刻苦和对科学的热爱,很快就成为了研究组的组长。他们遍访老名医,查阅中医药典籍。整天埋头于那些旧到发黄,甚至发脆的故纸中.....不知熬了多少个不眠夜,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收集到XX多种药方。但要从这XX多种药方中筛选出最有效的一种,她与同事又开始了爱迪生般的漫长的试错之路,一次次的失败并没有打击屠呦呦的信心,反而使她更坚定了继续探索的决心,为了测试药效,她甚至如神农尝百草般以身试药,通过不懈的努力,她和她的团 队终于发现了青蒿素。与屠呦呦共事四十多年的同事说:屠老师是一个特别执着、坚定、事业心特别重的人,心无旁骛。   在屠呦呦的身上,我看到了严谨认真、脚踏实地的品质,尤其是在失败和压力面前永不低头,不屈不挠的精神。   反观我们自己,当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一点点的挫折和压力时,有的同学就叫苦不迭,轻言放弃。例如遇到一道数学难题,还没尝试就觉得自己不会,例如800米跑步,跑了没几步就不跑了,例如一次考试失败,就认为自己次次考试都会失败等等。以至于要么整天将愁闷挂在眉梢,在对自己的不信任中无法自拔,要么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彻底放弃自己。这些都是不可取的态度。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我们要学

文档评论(0)

feixi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