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二章:漫談美國方塊舞
中華民國方塊舞協會 顧問/指揮 張 誠
八人一組的團體舞蹈,沒有固定舞序,由一名「指揮者」即興地把要跳的動作在歌曲中唱出來,舞者幾乎無法預知下一步將跳什麼,所以每一支舞都充滿新奇感與挑戰性,有如一場生動、有趣的團體益智遊戲 ....................
一般通稱土風舞的國際民俗舞蹈在國內萌芽起步到蓬勃發展迄今已超過四十個歲月,其間,以色列、西歐、亞洲、美國、中南美、東歐、南歐等地區及其它各國的舞蹈相繼登場,分別因其特色與吸引人之程度不一而各有興衰之不同命運。
或許由於美國歷史與上述其它國家相較之下短得不成比例,雖然國人與美國各方面接觸如此頻繁,然而較缺乏民俗文化特質的美國土風舞始終難以引起土風舞界人士較多的關注。老鳥們也許曾經或多或少接觸過一些包括方塊舞的美國土風舞,至於新兵同好聽過美國方塊舞的可就不知幾許了。
本人與美國方塊舞之淵源實際上與當年學生時代參加過土風舞社團之事實並無關連。民國六十四年本人與當時尚未結婚的內人在台北市中山北路的駐台美軍單位共事,因而有機會接觸到這種算是較具美國文化代表性的美國國家舞蹈。經過廿一個年頭的涉獵,本人自覺仍然所學不精,但為了讓更多有心擴展接觸面的土風舞同好有所認識,因而斗膽在諸位前輩面前班門弄斧一番,謬誤之處尚祈不吝指正。
一、源起
美國方塊舞的起源應與美國建國歷史同時並進,數世紀前歐洲各國政府鼓勵其子民往外發展,於是掀起開發美洲新大陸的移民熱潮。一船船歐洲各國人民懷著淘金夢費盡千辛萬苦來到了北美洲東岸,直到幾個主要港口附近人滿為患而生活不盡如意之時,移民們繼續懷著淘金夢往南、往北、甚而遠至西部荒漠,走遍整個北美新大陸,尋求各自的理想。歐洲老家的語言、文化、舞蹈被移民們各自帶了來,各國舞蹈於此時逐漸展現與融合,並流行於初期美國當時。其中,對後來方塊舞之出現較具影響的舞蹈有以下幾種:
? Mountain Dances
舞者圍成大圓圈分單數對與雙數對分別跳的舞蹈,源自英格蘭,流行於美國東南部 the Appalachians 山脈高地區域。此類舞蹈較為人知的有:Kentucky Running Sets, Tennessee Mountain Dances 與 Appalachian Circles 等。
? Quadrilles
每四對男女舞伴圍成一個方形,通常由伴奏樂團中的第二小提琴手一面提詞動作口令一面進行的舞蹈。此方形舞源自法國,於十八世紀初至中葉甚為流行,可說是方塊舞的前身。
? The Lancers
與 Quadrilles 非常類似,但更為高雅的方形舞蹈,分別由 6/8, 2/4, 4/4 等不同節奏的五段舞曲組合而成。女士們著內吊箍圈的長蓬裙,男士則著挺拔耀眼的軍官禮服,該舞自英法傳入後流行於當時上流社會。
?Contras
源自英國鄉村舞蹈,舞者面對面排成兩長排,依指揮者在每段樂句結尾前喊出動作口令後,舞者在下個樂句的第一拍踏出舞步,氣氛熱鬧而歡樂。那些動作口令後來多出現於方塊舞中。
? Mescolanzas
與 Contras 不同處,在於隊形是由兩對男女成一橫排面對另兩對男女組成一個單位,平行的各組依口令跳完一段後,與面對者錯肩而過,前進至下一位置與另兩對成新的一組重覆前面的舞步。
二、發展
直至廿世紀初,方塊舞仍僅是個由 Quadrilles 方形舞為基幹,並融合前述多種舞蹈特色的一種簡單易跳且略嫌單調的八人團體舞蹈。當時的跳法為,每四對男女舞伴圍成一個正方形,首先八人跳一段圓形大動作之後,由較熟悉舞步跳法的一對擔任導舞者,走至右手邊第二對面前跳一段四人舞步,最後以互相繞走的 「杜西杜 DOSIDO」舞步結束。第一對分別續至第三對及第四對面前重覆先前的舞步,三次重覆舞步完成後,八人再圍成大圓圈做一段圓形大動作。接下來依序由第二對、第三對及第四對分別輪流擔任導舞者,重覆前述整個舞步過程。這種跳法的舞步和舞序都非常簡單,即使沒學過的人,只要站在第四對的位置,有兩次觀察學習的機會,輪到自己上陣時,就胸有成竹,跳來輕鬆自如了。
這種單調而浪費時間的跳法(有一半人是呆站著的),經過相當時日後逐漸不受歡迎。為了滿足舞者的需要,新的舞步不斷發明,由單純少數人做的動作,發展出八個人同時進行的複雜大動作,而且每個人因所在位置互異而有不同的跳法。機械式的固定舞序亦完全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由口齒伶俐、頭腦靈活的指揮者即興銜接舞步口令,舞者聽到口令立即反應踏出舞步,形成舞伴交換與多樣的隊形變化,增添了無數趣味性與挑戰性。
早期的方塊舞僅為地區性的活動,各地區人們由於源至不同文化背景,再加上不同門派各自發展的情況下,造成雜亂無章的局面。據可考書籍記載統計,當時流行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