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展创作心得(共9篇)
十届国展部分获奖作者创作感言 黄济阁 近年来我在书法上投入了更多的时间,总体还是向二王脉络上的古今大家汲取营养,并努力寻求变化、彰显个性。获奖作品是在距截稿时间尚早心情放松的状态下写成的。字体较大,姿态多变;线条沉着,收放有度;用墨上借用了“一笔书”和水破墨的方法,墨色丰富;章法上在不平衡中达到了和谐自然。 余国联 我的书法初学小楷、篆刻,加入中国书协后,主攻篆书。在石鼓文、袁安碑和清篆基础上,取法秦汉铜铭、魏晋砖文,体势化圆为方,又广泛汲取古今篆刻和古隶之营养,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渐成自家面目。“书印合一,诸体兼融”是我的书法艺术追求。 九届国展获奖后,我尝试探索隶书与篆书风格统一,篆刻与篆书风格一致,行楷与篆书风格协调。作品以篆书为主体,行楷、隶书和篆刻有机融合,形式上力求富有新意——十届国展获奖作品《百家姓》就是这样的一件尝试之作。 感谢各位评委对我的厚爱和肯定,感谢历年来各位师长对我的指导和鼓励,感谢所有关心我的亲友和读者。 叶华洲 书,刚柔相济,阴阳互生。欲识阴阳之变幻,当察阴阳之极地。所以,我笔下常常追求两种不同的书写体系,一种是以魏碑为基调的楷书,求其方峻峭拔、雄强劲健;一种是以晋唐为主线的行草书,求其清逸萧散、奇趣俊朗。二十余年来,我游走在碑与帖的两极。“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碑与帖的相与摩荡、互为生发,使手底略得朴厚质实兼之肆意灵动之风。阴阳之极地皆注笔端,极难互溶一体,好在我亦常常痴迷于褚遂良。其笔力雄赡、气势古淡、笔触纤毫毕现,深合魏晋遗法,成为了我两个书写体系间的极好纽带。 这幅行书作品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写成的。简而言之:晋韵为宗、宋意为养、褚法为“眼”,写心为本。 李建水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往往会通过和谐统一的章法、浓淡谐调的墨色、匀称俊美的结构、遒劲生动的笔力来焕发起高雅的情趣,彰显美学意味的艺术渲染力。对此,我向往不已。然而,每每陈纸抚案,多有笔尽意未及之惑。继而旁试他法,或雅或俗,或正或野,唯利实现书法作品的视觉冲击和意境渲染,我皆受为所用。这也许应了法无定法,艺无止境的真谛。十届国展自己幸运获奖,唯有感恩所有在书法艺术这条道路上以不同方式和不同程度给过自己关爱、支持和帮助的人们。书法艺术是我的梦想,为臻艺术之佳境,我常常以书画启蒙老师南海岩先生在我毕业留念册上的留言激励自己——“真正的幸福不在于最终目标是否达到,而在于为达到目标的奋斗之中。” 蔡兴洲 书坛国展,盛世空前,善书者众矣,皆做佳篇以试之。可谓群贤毕至,万人空巷。帷幕始降,有朋告之曰,余有小成,忝列前位。初闻此讯,心潮澎湃,难以自已。然静思之,实乃物竞天择,幸甚之至耳,敢自满乎?吾尚未不惑,岂敢轻言“通会”之词。况吾习书,肇乎心性,非为功名。浸于此,数载如一。若言艺事之所得,盖久居边陲,无喧嚣之扰,任诲人笔墨之职。且雅士常聚门庭,得益于此;逸少虔礼更为座上之宾,信以为师,间或得其笔法之一二,便欣然忘食,其乐融融,技艺遂长。吾尝属故友镌“我不负墨,墨将许我”以自勉,嗟乎!人之在世,屈指匆匆。我自不负墨,然墨将许我者何?无他,饱吾之学,此生无憾矣。 周少剑 我一直向往古时文人的书斋生活,闲淡,自适。一茶,一帖,一砚,一纸,当然有时还有酒,便足可消磨许多光景。因而,我学书侧重于文人楷范的经典之作,譬如魏晋诸贤,譬如苏轼。他们作品中的那种雅逸冲和,那点儿说不明道不清的味儿让我深深迷醉。我的书法创作亦往往因为这一点取向而完成。 其实,我对创作一词是颇不以为然的,总觉得创作这个词还包含有设计或者刻意的意思在里面。我固执的坚持自然随性的书写。十届国展作品的完成比较充分的反映了我的这种坚持。 我日常书写主要是大量的临帖。临帖之余,若手感尚可,便会顺势抄上三两张小品。时间一长,倒也积攒了不 少。从中挑出十来张,连缀起来,便成了国展中的这件作品。当然,挑拣的过程中还是有一个大致的标准:1,所选择内容皆为金农题画。这种内容颇与我的心性相合,且字数多少不定,可随文意而让行列长短断续,留白自然。2,章法上,注意十来块小品之间的和而不同。每一个小品既是独立的整体,也是十件小品中的一个局部。3,纸张尽量素雅,力避花哨。我不喜欢用那些色彩太过强烈的纸张,而素雅的极致就是白纸黑字,这理所当然成为我最终的选择。4,印章在整件作品中起提神醒目的作用,宜精忌滥,钤盖的位置要恰到好处。 当然,为了合于展览。作品连缀时,还是参考了当下展览中一些比较好的作法:连缀的局条所用宣纸的色彩搭配;在正中间一条用黑色印泥盖上几方老宋体印章。不知这算不算得对于展览的一种屈从。 杜占存 回想起书法的学习,转眼已过去了二十几载,从当初的工作需要(美术毛笔字)到真正的钟情于这门古老的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