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 代 《 日本文化大讲堂》 总序
何谓“日本文化”
何谓“日本文化”
何谓“日本文化”
——— 代 《 日本文化大讲堂》 总序
谈起“日本文化”,世人多存误解。
回想18年前在杭州大学创办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时,
好心人善意劝导:“日本没有文化,研究又有何益?”从20
世纪70年代开始,先是日本语言文学热,接着经济贸易
热,继而政治外交热,唯独冷落了文化。直到政治冲突升
级、经济摩擦频发、国民感情恶化,这才祭出“以民促官”、
①
“以经促政”、“以文促情”的法宝,文化总算登堂入室,在
日本研究中占得一席之地。
稍有国际常识或文化修养者,虽然不会全盘否认日
本文化的存在,但谈论起来也多显露鄙夷之色:“日本民
族擅长模仿而拙于独创,明治维新前照搬中国,明治维
新后抄袭欧美,民族文化不值一谈。”这使我联想起周作
人的日本观感:“我们在日本的感觉,一半是异域,一半
却是古昔……”(《日本的衣食住》)作者解释“古昔”即
① “以民促官”即民间推动官方,“以经促政”即经济促进政治,“以文
促情”即文化交流改善感情。
日
本
大文 花 道 002
化
讲 “中国古俗”,而所谓“异域”多半指明治维新后西化的
堂 层面。
这里我要唱个反调:说日本“擅长模仿”,不免抬高
了他们;说日本“拙于独创”,过于贬低了对方。为何这么
说?先说模仿,众所周知,假名脱胎于汉字,但平假名歪七
扭八,片假名残缺不全,今天有几个中国人能认出原来的
汉字?所以他们不算是模仿高手。再说独创,古代的折扇、
现代的卡拉OK ,应该归于日本人的创意;高名凯的《现代
汉语外来语研究》收录1 270个词汇,其中日本词汇达458
个,这是我们学人家的,总不能与其争功吧。所以他们也
不是毫无创意。
我倒是认为,日本文化的特点不在于模仿或独创,而
在于取舍与组装。古代学习中国文化,即使极力吸纳的儒
学,喜好《论语》而规避《孟子》,因为标榜“万世一系”的天
皇家消受不起“易姓革命”思想① ,所以日本儒学并非中国
儒学之完全翻版;近代学习西方文明,岩仓具视使节团历
访欧美十余国,从德国学立宪政治、从英国学资本主义、
从美国学教育制度等等,博采众长而组装成明治体制,所
以日本的近代化也不似西方的真实写照。
中国人观察日本文化,往往重“同”而轻“异”,此癖自
古有之。隋代裴世清奉使倭国,路经“秦王国”便感叹“其
人同于华夏”(《隋书·倭国传》);五代僧人义楚认定日本
① [明]谢肇淛《五杂俎》(卷之四地部二)载:“倭奴亦重儒书,信佛法,
凡中国经书,皆以重价购之,独无《孟子》,云:‘有携其书往者,舟辄
覆溺。’”
——— 代 《 日本文化大讲堂》 总序
003 何谓“日本文化”
人是徐福后代,说“今人物一如长安”(《释氏六帖》)。他们
只看到“华化”层面,忽视“倭变”侧面,怪不得会走眼。多
说茶道传自中国,经过日本人取舍、拼装、改良,中国人脱
鞋踏进低矮、狭窄的茶室,已经不自在;正襟危坐在那里,
等待一道道繁琐至极的工序,又有几人乐意领受绿色糊
状的“抹茶”?茶道已经日本化了,不管起源于何处,反正
对中国人而言,是地道的异国文化。
西方人观察日本文化,往往重“异”而轻“同”,此癖
亦自古有之。1563年耶稣会传教士罗易斯·佛洛伊斯赴
日,逗留30 余年后撰写《日本备忘录》,罗列日本与欧洲
风俗迥异之处,如云“我们以脱帽示敬意,日本人则以脱
鞋表恭敬”,“欧洲女性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