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活性炭孔径分布和表面化学性质对吸附影响的研究进展.docx

活性炭孔径分布和表面化学性质对吸附影响的研究进展.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活性炭孔径分布和表面化学性质对吸附影响的研究进展范明霞 , 张智(湖北工业大学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 活性炭孔径分布和表面化学性质 对吸附影响的研究进展 范明霞 , 张 智 (湖北工业大学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 湖北 武汉 430068 ) 摘 要 : 介绍了活性炭孔径分布及表面官能团的种类 , 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在活性炭孔径 分布和表面官能团对吸附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情况 , 对以活性炭孔隙结构和表面官能团为出发 点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 活性炭 ; 孔径分布 ; 表面官能团 中图分类号 : TQ42411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1005 28397 ( 2011 ) 01 20049 206 A 活性炭是一种优良的吸附剂 , 具有石墨微晶 结构、微孔发达、吸附能力强 、化学性质稳定、 力学强度高和再生方便等特点 , 已在石油、化 工、轻工 、食品、医药 、环保 、国防、农业等诸 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 1 ] 。 活性炭对物质的吸附作用有两种形式 : 物理 吸附和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主要表现为吸附质与 吸附剂之间通过物理性力 , 如范德华力、氢键等 相结合 , 吸附过程受吸附质分子尺寸与吸附剂的 孔结构控制 (分子筛作用 ) ; 化学吸附实质是吸附 质与吸附剂表面基团之间发生化学反应 , 以化学 键力相结合 , 吸附过程受吸附剂表面化学特性 、 吸附质化学性质等因素影响 。通常吸附质在活性 炭表面吸附是两种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 , 活性炭 吸附性能主要由活性炭孔隙的物理结构和孔表面 收稿日期 : 2010 211 229 作者简介 : 范明霞 ( 1979 —) , 女 , 湖北武汉人 , 2004 年毕 业于武汉科技大学化学工艺专业 , 工学硕士 , 湖北工业大学化学 与环境工程学院讲师 , 研究方向 : 吸附剂开发应用与吸附机理研 究。 5 结 语 生产实践证明 , 采用超细搅拌球磨机技术制 备水煤浆 , 经济技术指标已达到要求 , 生产工艺 参数合理、设备先进、产品质量及产量能达到预 定要求 , 而且具有能耗低 、直接加工成本低 、经 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等特点 , 具有良好的推广 前景 。 图 4 物料研磨路径示意 ( 4 )磨矿介质的选取 。超细搅拌球磨机能够 在高临界转速下对物料进行超细粉磨 , 选用的高 耐磨介质球至关重要 。美国 A ttrito r超细搅拌球 磨机试验也表明 , 成品粒度为 5 μm 时 , 选用 Φ2 ~3 mm 介质球最佳。当成品粒度为 63 μm 时 , 选用 Φ6 mm 介质球效果最好。另外根据经验公 式 ———F1C1邦德简化公式 [ 4 ] , 本实验选用 Φ215 mm 的钢球作为磨矿介质。 参考文献 李邦宪. 超细微粒子工业化生产新技术、新设备 ———新 [ 1 ] 卧式搅拌球磨机 34. 王淀佐 , 陈清如. 学出版社 , 2003. [ J ]. 现代陶瓷技术 , 1994 ( 1 ) : 32 - 矿物加工学 [M ]. 徐州 : 中国矿业大 [ 2 ] [ 3 ] 杨家文. 碎矿与磨矿技术 [ M ]. 北京 : 冶金工业出版 社 , 2006. 张国旺. 超细粉碎设备及其应用 [ M ]. 北京 : 冶金工业 出版社 , 2005. [ 4 ]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1 年第 1期50Su W e i等 [ 5 ]研究发现椰壳基活性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2011 年第 1期 50 Su W e i等 [ 5 ]研究发现椰壳基活性炭的孔径小 于 1 nm 时 , 对吸氢有利。 Fu sheng L i等 [ 6 ]研究发 现活性炭孔径分布在 3 ~10 nm 范围内更有利于 有机大分子的吸附。M 1A1L illo - R ódena s等 [ 7 ] 研 究发现孔径小于 017 nm 的微孔对吸附低浓度 ( 200 ppm ) 苯 和 甲 苯 起 主 要 作 用。M a tthew F1Tennan t等 [ 8 ]研究发现活性炭孔径分布在 112~ 10 nm 范围内更有利于二甲基异茨醇的吸附。L e i L i等 [ 9 ]研究发现活性炭对三氯乙烯的吸附主要是 孔径为 017 ~1 nm 的微孔 , 对丁基醚的吸附主要 是 018~111 nm 的微孔 , 有效吸附剂的孔径应大 于目 标 吸 附 质 分 子 直 径 的 113 ~ 118 倍 。A na S1M e stre等 [ 10 ]实验得出 , 介质孔的存在使吸附质 异丁苯丙酸能进入到活性炭内孔 , 微孔孔径必须 大于异丁苯丙酸分子直

文档评论(0)

guocuilv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